太极阴阳命理点窍 太极阴阳八字绝学

admin

一、太极阴阳命理的核心逻辑

太极阴阳命理以“太极”为核心,以“阴阳平衡”为根本法则,将八字视为一个有机整体,通过分析阴阳二气的消长、五行生克的平衡,以及先天与后天的转化,推断命主的富贵贫贱、寿夭吉凶。其核心逻辑包括:

1. 太极的整体性:太极是宇宙的初始状态,也是八字的终极概括。一个八字就是一个独立的太极,包含阴阳、五行、十神等要素,需从整体出发,而非孤立看待某个干支。

太极阴阳命理点窍  太极阴阳八字绝学

2. 阴阳的相对性:阴阳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随太极点的转换而变化。例如,以日干为太极点时,其他七个干支为阴;以婚姻宫(日支)为太极点时,其他干支为阳。阴阳的相对性要求命理师灵活调整视角,全面解读命局。

3. 平衡的中和性:太极阴阳命理的终极目标是“中和”——阴阳平衡、五行调和。无论是格局法(社会属性)还是太极法(自然属性),均以“中和”为判断吉凶的核心标准。失衡则为凶,平衡则为吉。

二、先天太极与后天太极的区别

先天太极与后天太极是太极阴阳命理的两大支柱,分别对应命主的“先天状态”与“后天发展”:

1. 先天太极(不变):先天太极指命主出生时携带的“先天禀赋”,包括天赋、性格底色、祖上福泽等。先天太极以“木火戊”为阳(代表温暖、正能量、父母祖上),以“金水己”为阴(代表寒冷、负面、后天变化)。先天太极是固定的,难以改变,如春天出生的人多带木性(少阳),性格积极但易冲动。

2. 后天太极(可变):后天太极指命主进入社会后,通过自身努力与环境互动形成的“人生结局”,包括事业、婚姻、健康等。后天太极以“火土金”为阳(代表事业、家庭、社会地位),以“水木”为阴(代表变化、风险、六亲)。后天太极是可变的,如秋天出生的人多带金性(少阴),需通过“火克金”(用神制化)实现平衡,方能成就富贵。

3. 结合应用:论命需先天与后天结合,既看命主的先天禀赋(如是否有才华、祖上是否富裕),又看后天的发展(如事业是否顺利、婚姻是否幸福)。例如,某八字先天木旺(少阳),代表有文化,但后天若木克土(伤平台),则可能出现“有才华但无稳定工作”的情况。

三、太极阴阳八字绝学的核心技巧

太极阴阳八字绝学的核心在于“找太极点”“辨阴阳”“断吉凶”,具体技巧包括:

1. 太极点的选择:太极点是命局的核心,需根据所问之事灵活选择。例如:

论整体命运:以日干(日主)为太极点;

论婚姻:以日支(婚姻宫)为太极点;

论事业:以官杀(事业星)为太极点。

太极点的选择决定了分析的方向,是精准断命的前提。

2. 阴阳与五行的结合:五行是阴阳的具体载体,需将阴阳理论与五行生克结合。例如:

木为少阳(阳之始),火为老阳(阳之盛);金为少阴(阴之始),水为老阴(阴之盛);土为中性,调节阴阳平衡。

阴旺需制化(如金旺用火克),阳旺需生助(如木旺用水生),以实现阴阳平衡。

3. 局格形气法:局格形气法是太极阴阳八字绝学的核心技术,用于判断命主的富贵层次与寿夭吉凶:

局:指日主的自然本体(如丙火日主的“丙火”),分为正局(身旺)与反局(身弱)。正局需抑(如身旺用官杀),反局需扶(如身弱用印比)。

格:指日主的社会功用(如丙火日主的“食神格”“偏印格”),分为吉格(如食神、偏印)与凶格(如七杀、伤官)。吉格需保护(如食神怕枭神),凶格需制化(如七杀需食神制)。

形气:指五行的“形”(地支)与“气”(天干)。形为根基(如丙火的地支“巳午”),气为表现(如丙火的天干“丙”)。形气结合,方能准确判断五行的旺衰。

4. 断生死技巧:太极阴阳命理的断生死技巧是其绝学之一,核心在于“少阴寿星”与“少阳禄星”:

少阴寿星:代表命主的寿命,需看八字中是否有“阴用”(如癸水、辛金)生助寿星(如丙火、庚金)。若寿星有生助且不受克泄,则命主长寿;若寿星被克泄或无生助,则命主短命。

少阳禄星:代表命主的功名富贵,需看八字中是否有“阳用”(如丙火、庚金)生助禄星(如甲木、乙木)。若禄星有生助且不受克泄,则命主富贵;若禄星被克泄或无生助,则命主贫贱。

四、太极阴阳命理的实战应用

太极阴阳命理不仅能断富贵贫贱,还能应用于择优生育、风水调整等领域:

1. 择优生育:通过局格形气法,选择“局吉格吉”的时机与方位,提高后代的综合素质。例如,若想生育聪明健康的子女,可选择父母八字“局吉”(身旺或身弱得制化)、“格吉”(有吉神护持)的时机怀孕。

2. 风水调整:太极阴阳命理与风水结合,可通过调整家居风水(如明堂、靠山)来改善命局的阴阳平衡。例如,若命主八字“阴旺”(如水多),可在家中增加“阳”的元素(如灯光、红色装饰),以平衡阴阳。

太极阴阳命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,需结合理论与实践,灵活运用“太极点”“阴阳平衡”“局格形气”等技巧,方能精准断命。其核心思想——“天人合一”“阴阳平衡”,不仅是命理学的精髓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