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四放鞭炮是迎灶神仪式的核心环节,源于民间对“灶王爷”的崇拜与敬畏。传说中,灶王爷自腊月二十三(送神日)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善恶后,于正月初四返回人间“查户口”。为表恭敬,家家户户需通过焚香、点烛、燃放鞭炮等方式迎接其归来,祈求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,护佑家宅安宁、五谷丰登。鞭炮的响声被认为能驱赶邪灵,为新年的家宅增添祥和之气,是春节“辞旧迎新”氛围的重要载体。
二、正月初四的饮食习俗
1. 吃折箩(合菜)
折箩是北方地区正月初四的标志性饮食,又称“扫穷饭”。做法是将除夕、初一、初二攒下的剩菜(如红烧肉、排骨、蔬菜等)重新烩制,混合成一大锅。这一习俗寓意辞旧迎新——吃完旧年的剩饭,开启新一年的新生活;同时传递“勤俭节约”的美德,提醒人们珍惜粮食,避免浪费。
2. 吃烙饼卷鸡蛋
北方有“初一饺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转,初四烙饼卷鸡蛋”的俗语。烙饼需用开水和面擀成薄饼,小火烙至两面金黄;鸡蛋则炒至嫩香,卷入饼中食用。烙饼的“圆形象征团圆”,鸡蛋的“黄寓意富贵”,二者结合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家庭美满、生活富足的期盼。
3. 吃粉条
正月初四吃粉条的习俗主要流行于部分地区,粉条细长如丝,寓意老人健康长寿、年轻人事业顺遂。 *** 时通常将粉条与油菜、葱姜等一起炒制,清淡爽口,符合新年“清淡饮食”的养生理念。
4. 吃发糕
发糕是南方常见的初四食物,以糯米或面粉为原料,加入发酵粉蒸制而成,口感松软香甜。“发糕”谐音“发高”,寓意工作步步高升、生活年年发财。蒸好的发糕需等到初四才切开食用,象征“延迟满足”,期待新一年的福运慢慢到来。
5. 吃年糕
年糕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物,初四吃年糕延续了“年年高”的吉祥寓意。年糕通常切成小块,与白糖、红枣一起蒸食,甜糯可口。长辈会给小孩喂年糕,希望孩子“嘴甜心善”,说好话、交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