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与仲秋时节的开始。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,冷空气南下频率增加,气温下降速度加快,昼夜温差可达8℃至16℃,是全年昼夜温差较大的节气之一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”,说明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令,此时暑天的闷热基本结束,天气渐渐转凉,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。
白露节气养生要点
1. 饮食养生:养阴润燥,减辛增酸
白露时节,“秋燥”症状明显(如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、大便干结),饮食应以养阴润燥为核心,宜多吃柔润食物(如秋梨、银耳、百合、蜂蜜、橄榄、柚子、龙眼、石榴、萝卜、秋葵等),补充水分;同时遵循“减辛增酸”原则,减少辛辣、油炸食物(如韭菜、大蒜、葱、姜、炸鸡腿)的摄入,避免加重秋燥。可适当食用滋阴益气、健脾润肺的药材或食材(如西洋参、沙参、麦冬、川贝母、杏仁、大枣、莲子等),调理脾胃(如秋季脾胃灸),修复夏季冷饮对脾胃的伤害,为秋冬进补打好基础。
2. 起居养生:防凉避寒,适度秋冻
白露后早晚温差加大,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是关键原则。需及时增添衣物,避免赤膊露脐、露背露肩,尤其注意腹部、足部保暖(脾胃易受寒引起腹泻腹痛);晚上睡觉时换上薄被,撤掉凉席,调高空调温度或只开风扇,避免寒风入侵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但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,避免晨雾中晨练(空气污染易加重呼吸道疾病)。
3. 精神养生:收敛情绪,保持恬淡
秋主收藏,白露时节情绪应逐渐收敛,避免亢奋或郁结。可通过培养良好习惯(如阅读、听音乐、冥想)调节脾气,保持心情愉快,顺应秋季“不亢奋、不郁结”的特点,减少忧虑暴怒,以平和心态度过“多事之秋”。
4. 运动养生:动静相宜,增强体质
白露后气温下降,人体生理功能相对减弱,应适当增加运动量,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抗寒能力。选择动静相宜的运动方式(如慢跑、打太极拳、练气功、散步等),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耗损阳气。
5. 经络与穴位养生:润燥养阴,调理脏腑
可通过 *** 特定穴位缓解秋燥、增强体质:
润燥除热:点按曲池穴(肘横纹外侧端)、孔最穴(前臂内侧)、三阴交穴(内踝尖上3寸)、太溪穴(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);
保养 *** :按揉足三里穴(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)、涌泉穴(足底前1/3凹陷处)、少府穴(手掌面,第4、5掌骨之间)、肾俞穴(腰部,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