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月是什么月 冬月怎么养生

admin

冬月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十一月,别称包括仲冬、辜月、畅月、子月、黄钟月等。“冬月”之名源于其处于冬季的核心时段(农历四季中冬季的第二个月),且与冬至节气紧密关联——古代冬至所在的月份即为冬月,即便偶尔偏差也会通过“闰十一月”调整,确保其与冬至对应。例如,2024年的农历十一月对应公历12月1日至30日,其中包含冬至(公历12月22日左右)。民间“寒冬腊月”的说法中,“冬”特指农历十一月,“寒”为十月,“腊”为十二月。

冬月养生要点

1. 起居有常,固护阳气

冬月是什么月 冬月怎么养生

冬季宜顺应“闭藏”规律,早睡晚起(建议太阳升起后再起床),保证充足睡眠,利于阳气潜藏、 *** 蓄积。注意防寒保暖,尤其头部、颈部、手脚等易受寒部位,老年人尽量减少清晨或夜间外出,避免吹风受凉。

2. 饮食调养,温补兼顾滋阴

冬季为进补佳期,宜选温补食材(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核桃、红枣等),可 *** 当归生姜羊肉汤、黄芪煨乌鸡等药膳,增强体质、抵御寒冷;脾胃虚寒者可适当食用生姜、桂圆等温性食物,但不宜过量,避免上火。同时遵循“秋冬养阴”“减咸增苦”原则,减少咸味食物(如咸菜、腌肉)摄入,适当增加苦味食物(如苦菊、苦瓜、芹菜),以平衡肾水与心火,保护心脏功能。

3. 适度运动,鼓舞阳气

冬季虽冷,但需避免“猫冬”(长期久坐久卧),应选择轻柔缓和的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),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,以身体微微发热、略有汗出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(易耗伤阳气)。运动前做好热身,避免受伤;雾霾、大风或极寒天气可选择室内运动。

4. 调节情绪,保持平和

冬季万物凋零,易引发悲伤、抑郁等负面情绪(中医称“悲秋伤春”的延伸),需主动调节:可通过听音乐、读书、书法、与亲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;培养兴趣爱好(如绘画、摄影),转移注意力,保持心境宁静。避免大怒、大喜等剧烈情绪波动,以免扰动阳气。

5.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

老年人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,冬季需特别注意:规律服药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等指标;外出时有人陪同,穿防滑鞋,避免滑倒摔伤;保持大便通畅(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心脑血管意外);加强保暖,尤其是腰腹部,预防感冒、哮喘等疾病发作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