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命年躲星(又称“避星”“躲太岁”)是中国传统本命年习俗,源于古人对“星象影响命理”的信仰。传统观念认为,本命年(十二年一轮的出生年份)的人易受“凶星”侵扰,导致运势低迷、灾祸频发;而“躲星”则是通过在特定时间(除夕或立春)采取避光、独处的仪式,避开凶星,顺应吉星,以祈求新一年平安顺遂、趋吉避凶。其核心是通过“隔离不利气场”的方式,为新岁运势保驾护航。
二、躲星的忌讳与讲究
1. 严格避光:“三光不见”是核心要求
躲星期间需确保房间完全黑暗,做到“三光不见”(日光、月光、星光)。具体做法包括:提前拉严窗帘、关闭门窗,遮挡所有透光缝隙;禁止使用电子设备(如电视、手机),避免光线泄漏。部分地区甚至要求“见光则凶”,认为一旦暴露在光线下,会削弱躲星效果,易招惹太岁带来的霉运(如财运受损、人际关系恶化)。
2. 独处静守:避免外界干扰
躲星时需独自待在房间内,不得与他人接触(尤其是生肖相冲、相害者,或孕妇、半命人(失去配偶者)、丧偶者等“不吉之人”);禁止大声说话、争吵,保持环境安静;不建议躺着(需或平躺,但部分地区强调“不可躺卧”,因躺卧可能影响“阳气吸收”,不利于避开凶星)。
3. 时间禁忌:严格遵循时辰要求
躲星时间通常与“太岁交接”时刻重合(如除夕夜11点至凌晨1点、立春时分),需提前20分钟进入房间准备,结束后延迟20分钟离开(确保完全避开“太岁交替”的不利时段)。躲星期间不得中途离开房间,更不能出远门、参加丧事或探望产妇。
4. 行为约束:减少不利因素
躲星前后三天内需遵守以下约束:不参加丧事(吊孝、探病、祭奠)、不接触孕妇或半命人;避免饮酒、熬夜;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大的活动(如吵架、哭泣)。部分地区还要求“不说话、不看外界”,彻底隔绝与外界的联系。
5. 辅助措施:增强避凶效果
部分人会选择佩戴“躲星符”(提前向道观或寺庙求取)、在房间内放置红色物品(如红绳、红布,红色被认为能辟邪消灾),或在墙上张贴“吉”“庆”等吉祥字,以强化“避凶”的气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