谐音取意:鱼与“余”同音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。不同鱼各有彩头:鲤鱼象征“大吉大利/大利”(亦取“鲤”与“礼”谐音);鲫鱼寓意“吉”;鲢鱼谐“连”,取“连年有余”;鲶鱼谐“年余”,愿一年富余。部分地区还偏好鳜鱼,寓“富贵有余”。这些搭配共同寄托对来年丰收与家道兴旺的期盼。
二、上菜与摆放
上菜顺序:年夜饭上,鱼常作为最后一道菜,象征把“余”留到明年。部分地区讲究“有头有尾”,把鱼头与鱼尾留到新年再吃。
朝向礼仪:鱼头一般朝向长辈/贵宾以示尊重;若来客是文人,常把鱼肚朝向对方,赞其“满腹文章”;若是武将,多将鱼脊朝向对方,寓“国之脊梁”。
动筷规矩:鱼上桌后通常先不动,待鱼头所对者“剪彩”(先动筷或举杯)后,大家方可夹食;鱼端上桌后不宜再挪动位置。
南北差异:在长江以北等地,鱼往往不全吃,留作“有余”;另一些地区则习惯除夕吃一头、大年初一再吃另一头,或除夕吃上半、初一吃下半,同样取“年年有余”之意。
三、吃法与席间礼仪
吃法建议:为保留鲜味与营养,家常更推荐清蒸:去腥可先处理两侧“腥线”、去除腹内黑膜,腌时用葱姜/料酒而非先下盐;上笼以沸水上锅、加盖蒸制,出锅再淋热油与豉油提香。
席间忌讳:一面吃完,忌说“翻过来”,宜说“正过来/划过来”;若只有一条鱼且需分两天吃,可按“除夕上半、初一下半”的方式处理,既合礼数又讨口彩。
四、地域差异与渔家习俗
渔家传统:沿海渔民重“年年有鱼(余)”,常见做法有将鱼做成鱼形面点(“面鱼”),或在除夕夜把鲜鱼红烧后分碗冷藏成冻,春节期间一碗碗取食,寓意来年连年有余。
船家规矩:渔船与船员分工森严,席间常讲尊卑有序,并沿袭“鱼头所向为尊、不随意翻鱼”等礼俗,体现行业文化与安全协作观念在年俗中的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