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汕各地冬至饮食小吃

admin

1. 冬节丸

冬节丸是潮汕冬至的“标志性小吃”,寓意“吃过冬节丸,长一岁”。其外皮用糯米粉加少量番薯粉加开水揉制而成,搓成圆球状(部分地区如普宁会搓成两头尖尖的“尖丸”,或用长条形粉团剪成尖角状)。食用时煮熟,加白糖调味,口感软糯清甜。潮阳、潮南等地还会在甜汤中加入大薯、淮山等食材,增加绵密口感。

2. 鸭母捻

潮汕各地冬至饮食小吃

首创于清代初年的传统甜汤,以潮州市胡荣泉 *** 的最为正宗。馅料有绿豆馅、红豆沙、芋泥、芝麻糖四种(每粒约15克),包制时通过形状区分馅料(如略圆、略尖)。煮至浮起即可食用,每碗三粒,是冬至、元宵的必吃甜汤,象征“团圆美满”。

3. 姜薯汤

主要流行于潮阳、惠来部分滨海山地(以潮阳河溪镇上坑姜薯最为优质)。姜薯皮薄光滑、薯大肉白,煮法讲究:削皮浸水防氧化,切片后入沸水焯至自然卷曲(避免过烂),加白糖即可。口感粉糯清甜,是潮汕人冬季润燥、待客的经典甜品(春节亦有此习俗)。

4. 东京丸

用本地特产“东京薯”(学名竹芋)的淀粉制成,东京薯形如筷子长的白色根果,性凉清火。可搓成丸子煮甜汤,或直接冲泡成糊,口感滑嫩清爽,是潮汕人冬至前后清热解腻的常用小吃。

5. 落汤钱

又称“糯米钱”,是潮州特色药膳小吃。将糯米粉蒸熟切件,沾裹花生碎、芝麻粉、白糖混合物(或直接煮成甜汤)。口感香糯黏滑,具有益气止泄、补中益气、暖脾胃的功效,适合冬季食用。

6. 菜头粿(萝卜糕)

潮汕年糕的代表之一,用白萝卜刮丝挤汁(保留萝卜香气),加入薯粉、盐及花生米(可选)搅拌成团,搓成丸状蒸熟。可即食,冷却后切片油炸,外酥里嫩,是冬至祭祖或家常餐桌上的常见食物。

7. 酥饺

又称“油粿子”,是隆重庆典(如冬至、春节)的传统油炸小吃。皮由面粉、鸡蛋、油、水揉制而成,擀成薄皮;馅料为炒香的花生碎、芝麻、白糖混合物。包制后入油锅炸至金黄,口感酥脆香甜,是老少皆宜的节日零食。

二、部分地区特色冬至小吃

1. 冬节鸽(菜包粿)

原名“菜包粿”“冬节粿”,是汕尾地区的“冬节主食”(如今已成为海丰县日常小吃)。皮用面粉与糯米粉1:1混合揉制,擀成饺子皮厚的薄皮;馅料包括割薯(或芋头)、菜脯(萝卜干)、包心菜、芹菜、蒜、虾脯、五花肉等,炒香后包制。可蒸可煮,口感丰富,充满家常风味。

2. 冬至仔

仅陆丰地区冬至特有的粿品,用粘米粉与番薯粉混合做皮,馅料以蒜苗、虾、猪肉为主,包成饺子状(比普通饺子大)。蒸熟后味香口感好,是冬至的主要祭品,象征“祈福纳祥”。

3. 冬至茧

同样为陆丰特色,形似大饺子(比冬至仔更大),皮用粘米粉和番薯粉,馅料包括蒜苗、虾、猪肉等。蒸熟后外皮软糯,馅料鲜香,是冬至家庭聚餐的重要菜品,寓意“团圆富足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