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星名称的由来分为中文语境与西方语境两部分,分别源于古代观测特征与神话象征。
一、中文名称“金星”的起源
中国古代对金星的称呼经历了从“太白”“启明”“长庚”到“金星”的演变:
早期别名:金星在黎明前出现在东方时,被称为“启明”(意为“开启黎明”);在黄昏后出现在西方时,则被称为“长庚”(意为“长久庚亮”)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中就有“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”的记载,反映了古人对金星运行规律的早期认知。
正式命名:西汉时期,《史记·天官书》的作者司马迁通过长期观测发现,太白星(金星)呈现明亮的白色,与当时盛行的“五行”学说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对应五种颜色)相结合,遂将其正式命名为“金星”。“金”对应白色,契合金星的视觉特征,这一名称沿用至今。
民间俗称:因金星亮度极高(夜空中仅次于月球),古人又将其称为“太白金星”,并在神话中塑造了“太白金星”的形象(如道教中的仙官,负责传递天旨)。
二、西方名称“Venus”(维纳斯)的起源
金星在西方世界的名称源于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维纳斯(Venus):
罗马人将金星视为维纳斯的象征,因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,如同爱与美的女神般耀眼。古希腊人则对应地将金星称为“阿佛洛狄忒(Aphrodite)”,同样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。
这一命名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金星亮度的直观感受,也赋予了金星浪漫的文化内涵。金星的天文符号(♀)即源自维纳斯的梳妆镜,成为其标志性符号。
综上,金星的名称融合了古代天文观测与文化象征,中文名强调其颜色特征,西方名则关联神话中的美与爱,共同构成了这颗行星的独特标识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