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:濠江欢歌与“一国两制”的生动实践
1999年12月20日,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 *** ,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,开启了“一国两制”、“澳人治澳”、高度自治的新纪元。2019年12月20日,澳门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,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濠江两岸展开,既是对过去20年发展成就的庆祝,也是对“一国两制”成功实践的生动诠释。
一、庆祝活动:濠江两岸共庆回归
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,澳门特区及社会各界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。官方活动方面,12月20日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行“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就职典礼”,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 *** 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,为新起点上的澳门发展指明方向;同期, *** 还视察了澳门特别行政区,深入社区、企业、学校,与居民亲切交流,了解民生改善情况。文艺活动方面,12月19日晚,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办庆祝文艺晚会,通过歌舞、杂技等形式展现澳门回归以来的发展成就, *** 主席与现场观众共同高唱《歌唱祖国》,将气氛推向 *** 。群众活动方面,12月22日晚,“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澳珠烟花汇演”在澳门旅游塔和珠海横琴金融岛对出海面举行,这是澳门与珠海首次联合举办烟花汇演,璀璨的烟花照亮濠江两岸,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。特区推出的“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网站”,集中发布了活动信息、发展成就及历史文化资料,成为民众了解回归历史的重要窗口。
二、发展成就:从“小城故事”到“濠江奇迹”
回归20年来,澳门在“一国两制”方针指引下,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,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。经济腾飞:1999年至2018年,澳门经济总量(GDP)从518.7亿澳门元增至4446.7亿澳门元,实际年均增长率达7.7%;人均GDP从1.5万美元提高到8.3万美元,跃居世界前列。民生改善:失业率从回归前的6.3%降至1.8%,就业人口月收入中位数从4920澳门元增至16000澳门元;2007年开始实行从幼稚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,本地就业人口中高等教育程度占比达38.1%;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“太平洋地区典范”,居民人均寿命达到84岁;建成5.1万套公共房屋,保障中低收入人群安居需求,并建立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,连续多年实施现金分享计划等普惠政策。社会稳定:特别行政区坚持稳健施政,社会各界发扬爱国爱澳传统,形成和衷共济的社会氛围,社会治安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,居民安全感显著增强。文化与对外交往: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保存有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成为“盛事之都”“美食之都”;对外交往不断扩大,目前有4个国家在澳门设立总领事馆,参加国际组织数量达120个(回归前的2倍多),144个国家和地区给予澳门护照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,连续承办五届“中国—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”,发挥了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。
三、成功经验:“一国两制”的澳门实践密码
澳门回归20年的成功实践,关键在于全面准确贯彻落实“一国两制”方针,牢牢把握“一国两制”的根本宗旨。坚定制度自信:澳门始终坚持“一国”是“两制”的前提和基础,把维护国家 *** 、安全、发展利益与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统一起来,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,正确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:澳门主动对接“一带一路”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,发挥国际联系广泛的优势,借助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,拓展发展空间,成为国家双向开放的桥头堡。弘扬爱国爱澳精神:爱国爱澳是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,澳门社会各界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团结一心,爱国爱澳力量在决策、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,青少年教育中融入宪法和基本法教育、国情教育,确保“一国两制”事业薪火相传。提升治理能力:特别行政区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推进“阳光”建设,通过公共咨询、官员落区走访等方式听取民意,持续优化施政,提高管治效能。
四、未来展望:续写“一国两制”新篇章
站在回归20周年的新起点,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将按照 *** 主席提出的“坚持与时俱进,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;坚持开拓创新,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;坚持以人为本,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;坚持包容共济,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”的要求,继续推进“一国两制”实践。未来,澳门将继续发挥“一国两制”的制度优势,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,加强青少年教育,巩固爱国爱澳社会基础,续写“濠江奇迹”的新篇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澳门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