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腊月的最美的诗句

admin

腊月作为农历年末的月份,承载着岁末的寒意、新春的希望与浓郁的生活气息。古代文人以细腻笔触捕捉腊月的风物、人情与时光流转,留下诸多意境深远、画面鲜活的诗句。以下是更具代表性的腊月之美:

1. 陆游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》:腊月风和,春意潜滋

“腊月风和意已春,时因散策过吾邻。草烟漠漠柴门里,牛迹重重野水滨。”

描写腊月的最美的诗句

诗句以“风和意已春”破题,腊月的风里已带着春的暖意,诗人拄杖漫步邻家,看到柴门内草烟缭绕,野水边牛迹重重。没有刻意的节日渲染,却以“草烟”“牛迹”这些寻常景物,将腊月的闲适与新春的生机悄然融合,仿佛能听见春天叩门的脚步声。

2. 杜甫《腊日》:冻消雪融,柳孕春光

“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侵陵雪色还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条。”

往年腊月寒意未消,今年却异常温暖,积雪消融,萱草冒出新芽,柳条轻垂——春天正从“雪色”与“柳条”间悄悄泄漏。诗人借景抒情,将腊日的晴和与内心的喜悦交织,既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,也有对生活的乐观期许。

3. 苏轼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:清欢有味,腊月闲趣

“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。入淮清洛渐漫漫。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”

腊月的清晨,细雨斜风带着微微寒意,淡烟疏柳装点着晴日滩头,洛涧入淮的水势渐大。诗人品着雪沫乳花的茶盏,尝着蓼茸蒿笋的春盘,发出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的感慨——腊月的清雅与平淡,恰恰是生活最本真的滋味。

4. 张栻《腊月二日携家城东观梅夜归》:梅香映雪,夜归怡然

“元自阳春无间断,何人能识化工心。梅边把酒日近午,鸟语风微花气深。”

腊月里,梅花傲雪绽放,诗人携家观梅,午后在梅边饮酒,听鸟鸣婉转,闻花香浓郁。“化工心”将梅花的绽放视为自然的神奇造化,“花气深”则将视觉与嗅觉交融,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,仿佛能触摸到腊月的温度与芬芳。

5. 袁枚《十二月十五夜》:雪月交辉,宁静致远

“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。吹灯窗更明,月照一天雪。”

深夜的腊月,更鼓声声,人声渐歇。诗人吹灭油灯,却发现窗外的月光将积雪照得更加明亮——“月照一天雪”的画面,简洁而震撼,将腊月的静谧与纯净推向极致。没有喧嚣,只有雪与月的对话,让人感受到岁末的安宁与时光的沉淀。

6. 陆游《腊月》:岁末闲适,春近可期

“今冬少霜雪,腊月厌重裘。渐动园林兴,顿宽薪炭忧。山陂泉脉活,村市柳枝柔。春饼吾何患,嘉蔬日可求。”

腊月里霜雪稀少,诗人无需穿厚重皮衣,心中已生出游览园林的兴致。山坡上泉水开始涌动,村市的柳枝变得柔软——春天的气息已在眼前。诗人用“春饼”“嘉蔬”这些生活细节,将腊月的温暖与对新春的期待写得生动具体,充满烟火气。

这些诗句或写腊月的风物(梅、雪、柳),或记腊月的生活(祭灶、观梅、吃粥),或抒腊月的情感(思乡、盼春、得闲),共同构成了腊月的诗意画卷。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,更是中国人对腊月特有的情感记忆——寒冷中藏着温暖,岁末里盼着新生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