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人夏至当天的饮食遵循“早晨麦粥、中午馄饨”的传统。麦粥是用新收的麦子磨粉熬制而成,寓意丰收与满足;馄饨则象征“混沌和合”,民间认为吃了馄饨可保夏日平安,还有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”的谚语流传。部分地区旧时还有用麦粥供家祠的习俗,表达对祖先的敬畏。夏至正值新麦上市,有些家庭会在馄饨里拌入面条,用面条的“长”比拟夏至的“长昼”,取“长寿”的好彩头。
2. 称体重:祈愿儿童健康成长
吃过馄饨后,无锡家庭有给孩童称体重的习俗。这一习俗源于对儿童夏日健康的担忧——夏至后进入梅雨季节,炎热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儿童食欲下降、体重减轻(俗称“疰夏”)。称体重寓意“验肥瘦”,希望儿童在夏天能多吃多睡,保持健康。民间相信,过了夏至称过体重,儿童就不会因酷热而消瘦或生病。
3. 祭神祀祖:庆祝丰收与祈福
夏至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无锡民间自古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的习俗。人们通过供奉祭品(如麦粥、馄饨等),感恩自然的馈赠,祈求消灾年丰。这一习俗体现了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,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。
4. 农耕相关风俗:“开秧门”祭礼
无锡农村在夏至前后有“开秧门”的传统。水稻秧苗开始分插、莳秧的之一天,农民会备好羹饭菜肴祭秧神,感谢秧神保佑秧苗茁壮成长。拔秧的妇女会手持一束称为“秧婆柴”的扎秧稻草,发出“嘘声”迈步入田,以驱邪鬼;拔出之一把秧苗后,会绕秧田一周,再将秧把扔于自家宅门口,寓意“秧苗认得家门,丰收由此入门”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