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养生之润燥当为先

admin
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寒热交替、燥邪当令的关键节点,此时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,阴气渐盛,空气湿度下降,人体易受“燥邪”侵袭,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等症状(即“秋燥”)。中医认为“燥易伤肺”,肺为“娇脏”,喜润恶燥,秋燥最易耗损肺津,导致肺功能下降,诱发咳嗽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。白露养生的核心是“润燥为先”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等多维度调理,滋养阴液、润养肺脏,顺应节气变化。

一、饮食调养:滋阴润燥为核心,选对食材是关键

饮食是润燥的首要环节,需遵循“滋阴润肺、温润易消化”的原则,优先选择白色食物(中医认为“白色入肺”),同时兼顾健脾和胃,避免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加重秋燥。

白露养生之润燥当为先

推荐食材:

梨:被称为“天生甘露饮”,能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,可生吃(适合燥热咳嗽)、蒸食(适合脾胃虚寒者)或煮成梨汤(加川贝、冰糖效果更佳);

银耳:富含胶质,能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,适合熬成银耳羹(加莲子、枸杞),尤其适合阴虚肺燥者;

百合:具有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的功效,可与大米同煮成百合粥,缓解秋燥引起的烦躁失眠;

蜂蜜:能补中润燥、润肠通便,每日用温水冲服(12勺),适合口干、便秘者;

白色蔬菜:如莲藕(生吃清热、熟吃健脾)、白萝卜(下气消食、润肺化痰),可凉拌、炖汤,适合秋季食用。

推荐食疗方:

贝母梨汤:川贝3克、雪梨1个(去核),加冰糖适量炖煮20分钟,能润肺止咳,适合肺热干咳者;

冰糖银耳大枣汤:银耳1朵、大枣5颗、冰糖适量,炖煮1小时,能滋阴润燥、补养气血,适合气血不足者;

百合粥:百合30克、大米50克,煮成稀粥,能宁心安神、缓解秋燥烦躁。

注意事项:

避免食用辛辣(辣椒、花椒)、生冷(冰西瓜、冷饮)、油腻(炸鸡、肥肉)食物,以免加重秋燥或损伤脾胃。

二、起居调养:顺应自然,防寒润燥

白露后昼夜温差大(可达10℃以上),需顺应“阳气收敛”的规律,做到“早睡早起、注意保暖、调节湿度”。

早睡早起:晚上910点入睡,早上6点左右起床,顺应秋季阳气收敛,有助于养肺护阴、增强免疫力;

注意保暖:民间有“白露身不露”的说法,需及时增添衣物,重点保护腰腹、脚部、肩颈等部位(这些部位易受寒邪入侵),夜晚睡觉盖好被子,避免着凉;

调节室内湿度: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%60%,或摆放绿萝、吊兰等绿植,缓解空气干燥;同时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清新。

三、运动调养:动静结合,增强肺功能

白露时节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,做到“动静结合、柔和适度”,以增强肺功能、促进气血运行。

推荐运动:

有氧运动:如健走、慢跑、太极拳、羽毛球等,每周35次,每次30分钟左右,以“微微出汗”为宜,避免过度劳累;

呼吸锻炼:如“六字诀”中的“呬”字功(深吸气后,用口呼气,发出“呬”声,重复10次),或每日清晨用冷水洗脸、洗鼻,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;

穴位 *** :每日按揉尺泽穴(肘横纹上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,能清肺热、利咽喉)、肺俞穴(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能调肺气、止咳喘),每次10分钟,长期坚持可养肺健脾。

四、情志调养:保持愉悦,避免悲秋

秋季万物凋零,易引发“悲秋”情绪,而“悲伤肺”,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,加重秋燥症状。需保持心情愉悦,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旅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,缓解压力;也可 *** 太冲穴(足背第1、2跖骨之间,能疏肝解郁),改善抑郁情绪。

注:润燥需因人而异,如中下焦虚寒者(怕冷、手脚凉)需兼顾温阳(如生姜红枣茶),痰湿体质者(身体沉重、舌苔厚腻)需先祛湿(如茯苓陈皮茶),阴虚体质者(口干、手足心热)需侧重滋阴(如银耳百合羹)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脾胃功能较弱,进补需“少量多次”,避免加重负担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