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汕“做生基”是为健在的人预先修筑坟墓的习俗,又称“筑生居”,是潮汕丧葬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环节,其讲究贯穿选址、施工、标识及观念等多个维度。
1. 选址:依赖风水先生的“寻龙点穴”
生基的选址是核心环节,需由专业风水先生主导。风水先生会携带罗庚(罗盘),考察山势(龙)、水流(脉)、气流(风)及周围丘陵高地(砂)的配合。所谓“龙”指山势的延伸形态,需起伏有致、饱满平缓;“脉”指随龙而行的水流,需弯曲环绕、徐徐流淌;“风”需避免直吹穴位(忌风头);“砂”指前后左右的丘陵,需高低错落、护持穴位。还需考虑“明堂”(穴位前方开阔地带),要求视野宽广、水流汇聚,象征后代运势开阔。整个过程强调“藏风聚气”,认为这样的位置能让逝者骸骨吸收天地灵气,荫护子孙。
2. 施工:注重方位与材质的规范
生基的修筑需严格遵循风水先生的方位指示,用罗庚确定墓穴的坐向(如坐北朝南、坐东朝西等)。材质方面,传统生基多采用砖石或三合土砌筑,确保坚固耐用;部分生基会用糯米浆粘合石材,增强密封性,防止骸骨受损。施工过程中,忌讳随意更改设计方案,需按风水先生的要求完成每一道工序。
3. 标识:墓碑颜色的“生死之别”
生基与正式墓葬的标识差异显著,主要体现在墓碑文字的颜色上。生基的墓碑文字最初用青色油漆书写,象征逝者尚未真正安葬,处于“预备”状态;待父母一方去世后,需将其名讳改为红色油漆,表示正式入葬。生基的碑文通常仅刻父母名讳,右下角可能有孝子泣立的铭文;而正式墓葬的碑文会详细注明死者的生日、卒时及其他信息。
4. 观念:风水与家族命运的绑定
潮汕人深信“风水”直接影响家族运势,认为生基的风水好坏会荫护子孙后代。有钱人家为求“福地”,不惜重金聘请风水先生,甚至提前数十年修筑生基;一般人家虽无力承担高额费用,也会尽量请懂风水的族人帮忙,选择相对合适的地点。生基的修筑还包含对生命的敬畏,提前准备可避免突发去世时的手忙脚乱,体现对先人的尊重。
5. 范围:经济基础的制约
生基习俗多见于潮汕经济条件优越的大户人家,如潮阳地区尤为盛行。普通家庭因经济压力,很少能为健在的亲人修筑生基,多在亲人去世后简单安葬。这种差异反映了生基习俗的“精英化”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