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所不知的香港婚礼习俗

admin

1. “开门利是”的讨价还价游戏

迎亲时,新娘的姐妹团会聚集在大门口“挡驾”,新郎需支付“开门利是”(红包)才能进入。按照传统,“利是”金额需以“九”开头(如9999.9港元),寓意“永久”,这一环节最初源于古代“买卖婚姻”的习俗,如今已演变为趣味互动,成为婚礼的“开胃小菜”。

2. 姐妹团的“送嫁”与“把关”

你所不知的香港婚礼习俗

婚礼前一晚,新娘的好友们会组成“姐妹团”,在新娘家通宵玩闹,既是与新娘的告别仪式,也是对姐妹情谊的纪念。姐妹团有权“考验”新郎(如要求做俯卧撑、唱情歌),只有通过考验,新娘才会“现身”,这一习俗保留了古代女子出嫁前“告别闺阁”的仪式感。

3. 过大礼中的“龙凤饼”与“派饼”

“过大礼”是婚前重要环节,男方需向女方赠送礼金、礼饼(如龙凤饼)、茶叶、椰子等礼物。其中,龙凤饼是必备项,需有两对,一对留给女方家,一对回敬男方家,用于“派饼”(分送亲友),向亲友宣告女儿即将出嫁。老一辈认为,派饼越广,越能带来好运。

4. 上头的“四步吉祥话”

“上头”是新人婚前梳头的仪式,需由母亲或“好命人”(福寿双全的长辈)主持。梳头时需说四句吉祥话,如“一梳梳到尾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儿孙满堂,四梳举案齐眉”,每句对应对新人婚姻的不同祝福(长久、恩爱、多子、和睦)。

5. 敬茶的“长幼次序”禁忌

传统婚礼中,敬茶需严格遵循长幼次序:先敬男家所有亲戚(按辈分从高到低),最后才敬女家亲戚。若顺序颠倒(如先敬女家),可能引起长辈不满(如岳父觉得“不被尊重”)。现代虽简化,但仍需提前与长辈沟通,避免冲突。

6. 婚宴中的“鱼”与“水上人家”的讲究

传统婚礼中,鱼是婚宴的“灵魂菜品”,尤其对水上人家而言,鱼的种类(如红皮东星斑、石斑鱼)和做法都有讲究。红皮东星斑因“肉质爽嫩、味道鲜美”被视为“矜贵之选”,象征“年年有余”,是新人必须准备的“镇桌菜”。

7. 道教婚礼的“祠仪式”

香港祠是特区特许的宗教婚礼场所,道教婚礼需配合现代注册仪式:新人需在“赤松”座前宣读誓词、签署证书,监礼人(祠董事)会解释婚姻要义(如“相敬如宾”)。2006年,祠曾为30对长者举办“园证桑榆情”集体婚礼,成为特色传统。

8. 婚礼日期的“黄历依赖”

香港新人结婚日期必选“黄道吉日”,需参考黄历避开“三煞日”“破日”等不吉日子。即使是忙碌的上班族,也会尽量调整时间(如请假),以确保婚礼在吉日举行,认为这样能为婚姻带来好运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