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八卦图是伏羲所创的经典八卦排列,以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为基础,通过阴阳爻的组合象征八种原始自然现象。其核心是方位与卦象的对应,以及阴阳平衡的哲学内涵。
1. 八卦符号与记忆口诀
每个卦由三爻(阳爻“—”、阴爻“”)组成,传统记忆口诀为:
乾三连(☰),坤六断(☷);离中虚(☲),坎中满(☵);震仰盂(☳),艮覆碗(☶);兑上缺(☱),巽下断(☴)。
乾卦(☰):三阳爻,象征天、刚健、父亲;
坤卦(☷):三阴爻,象征地、柔顺、母亲;
离卦(☲):上下阴爻、中间阳爻,象征火、光明、中女;
坎卦(☵):上下阳爻、中间阴爻,象征水、险陷、中男;
震卦(☳):下阳爻、上两阴爻,象征雷、震动、长子;
艮卦(☶):下两阴爻、上阳爻,象征山、静止、少男;
兑卦(☱):上阴爻、下两阳爻,象征泽、喜悦、少女;
巽卦(☴):上两阳爻、下阴爻,象征风、顺从、长女。
2. 先天八卦方位图
先天八卦的方位遵循“乾南坤北、离东坎西、震东北兑东南、巽西南艮西北”的规则,体现阴阳对立与互补:
南方(离卦):火性炎上,象征光明;
北方(坎卦):水性润下,象征险陷;
东方(震卦):木性生长,象征震动(生机);
西方(兑卦):金性收敛,象征喜悦(收获);
东北(震卦):雷动于地下,象征新生;
东南(兑卦):泽润于四方,象征和谐;
西南(巽卦):风行于大地,象征顺从;
西北(艮卦):山峙于高地,象征静止。
八个卦限的划分图(空间直角坐标系)
卦限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对三维空间的划分,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平面(xOy、yOz、zOx)将空间分成八个部分,每个部分称为一个卦限。其划分规则与坐标正负相关,用于精确描述点的空间位置。
1. 卦限的编号与坐标特征
卦限的编号通常用罗马数字(I至VIII)表示,各卦限内点的坐标(x, y, z)正负特征如下:
之一卦限(I):x>0, y>0, z>0(+ + +),位于xOy平面上方,右上角;
第二卦限(II):x<0, y>0, z>0(
+ +),位于xOy平面上方,左上角;
第三卦限(III):x<0, y<0, z>0(
+),位于xOy平面上方,左下角;
第四卦限(IV):x>0, y<0, z>0(+
+),位于xOy平面上方,右下角;
第五卦限(V):x>0, y>0, z<0(+ + ),位于xOy平面下方,右上角(与I对称);
第六卦限(VI):x<0, y>0, z<0(
+ ),位于xOy平面下方,左上角(与II对称);
第七卦限(VII):x<0, y<0, z<0(
),位于xOy平面下方,左下角(与III对称);
第八卦限(VIII):x>0, y<0, z<0(+
),位于xOy平面下方,右下角(与IV对称)。
2. 卦限的划分逻辑
三个坐标平面(xOy、yOz、zOx)将空间分成八个封闭区域;
正方向(x、y、z轴箭头所指方向)的卦限为正卦限(I至IV),负方向的卦限为负卦限(V至VIII);
卦限的顺序遵循逆时针旋转规则:从x轴正半轴开始,绕z轴逆时针旋转,依次标记I至IV卦限;在xOy平面下方,同样按逆时针方向标记V至VIII卦限。
两者的关联与差异
共同点:均以“阴阳对立”为核心,通过符号或坐标划分空间/现象;
差异:八卦象是二维平面的自然现象象征(如天、地、雷、风),强调哲学寓意;卦限是三维空间的数学划分(如坐标点位置),强调几何精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