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是第几个节气 关于惊蛰的诗词歌赋

admin
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,通常在每年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交节。其命名源于“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”的物候特征——春雷乍动,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昆虫,标志着大地回春、万物复苏的进程进入关键阶段。

关于惊蛰的经典诗词歌赋

《观田家》(唐·韦应物)

惊蛰是第几个节气 关于惊蛰的诗词歌赋

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

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惊蛰时节的农耕图景:春雨过后,百花焕然一新;一声春雷,惊醒了蛰伏的昆虫,也开启了农民的春耕忙碌。诗中“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”的细节,生动展现了农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劳动场景,流露出诗人对农民辛劳的深切同情与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刻画。

《秦楼月·浮云集》(宋·范成大)

“轻雷隐隐初惊蛰。初惊蛰。鹁鸠鸣怒,绿杨风急。”

上阕以“轻雷隐隐”点出惊蛰的典型物候——春雷初鸣,“鹁鸠鸣怒”与“绿杨风急”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:鸠鸟在雷声中欢快鸣叫,翠绿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生姿。全词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融合,营造出一种清新婉约的春日氛围。

《春晴泛舟》(宋·陆游)

“雷动风行惊蛰户,天开地辟转鸿钧。”

诗人以“雷动风行”形容惊蛰的磅礴气势,“天开地辟转鸿钧”则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——仿佛天地都被重新开启,万物都在鸿钧(天地造化)的运转中焕然一新。此句不仅写出了惊蛰的自然特征,更蕴含了对生命复苏、万象更新的赞美。

《菩萨蛮·春雨》(宋·萧汉杰)

“烟雨湿阑干。杏花惊蛰寒。”

下阕以“烟雨湿阑干”描绘出春雨朦胧的意境,“杏花惊蛰寒”则点出惊蛰时节的典型景物——杏花初放,却仍带着丝丝寒意。诗人借景抒情,“春愁一段来无影”的感慨,将春愁与寒意交织,营造出一种凄美动人的氛围,表达了内心的怅惘与思念。

《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》(宋·曹彦约)

“启蛰候虫犹自闭,向阳梅子自能酸。”

诗人以“启蛰候虫犹自闭”反衬惊蛰时节昆虫尚未完全苏醒的状态,“向阳梅子自能酸”则以梅子的酸味暗示春天的到来。此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,展现了惊蛰前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感受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