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3月31日(星期一),农历为乙巳年三月初三。这一日期是传统上巳节与现行公历的对应结果,延续了魏晋以后“三月三”的固定习俗。
上巳节的起源传说
上巳节的起源融合了多种古老文化元素,主要有以下几种核心传说:
1. 水滨祓禊:驱邪祈福的原始仪式
上巳节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祓禊(fú xì)习俗,是一种以水边沐浴为核心的巫术仪式。《论语·先进》中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的记载,印证了当时已形成集体祓禊的传统。周代时,祓禊被纳入官方礼制,需由女巫主持,通过清水洗濯祛除冬日积垢与疾病,祈求新一年的健康平安。这种仪式最初是全民参与的群体活动,强调人与自然的连接。
2. 兰汤辟邪:香草净身的巫术信仰
另一种说法认为,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。兰草因香气浓郁被视为“灵物”,古人认为用兰草煮水沐浴(兰汤)可驱除体内邪气、净化身心。与祓禊不同的是,兰汤沐浴多为个人行为,可在室内随时进行;而祓禊则是集体活动,必须在河滨定时举行,二者共同构成了上巳节早期的核心习俗。
3. 生殖崇拜:近水祈子的原始信仰
部分学者提出,上巳节的本质是先民生殖崇拜的体现。祓禊活动中的“临水”“沐浴”不仅是祛邪手段,更与“感孕”信仰相关——古人认为水是神秘的“生命之源”,妇女临河沐浴可通过接触水汽激发生育能力,实现祈孕愿望。这种“近水祝殖”的信仰,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风俗的深层文化根源。
4. 纪念黄帝:华夏始祖的诞辰传说
中原地区自古流传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的说法,认为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。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,其诞辰逐渐演变为上巳节的重要文化符号,各地举办的祭祀黄帝活动(如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),成为上巳节传承的重要载体。
这些起源传说相互交织,共同塑造了上巳节“驱邪、祈福、祈子、纪念”的多元文化内涵,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更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传统节日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