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是冬至吗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

admin

立冬不是冬至,二者均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成员,但在时间、含义、气候特征及文化习俗上均有显著区别。

1. 时间不同
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;冬至是第二十二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或22日(部分年份为23日),太阳到达黄经270度。

立冬是冬至吗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

2. 含义不同

立冬:“立”为“开始”之意,“冬”意为“终了、万物收藏”,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启。此时秋季作物已收晒完毕,动物开始蛰伏,万物进入休养、规避寒冷的状态。

冬至:“至”为“极致”之意,是北半球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(太阳直射南回归线)。过了冬至,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,白昼开始变长,古人将其视为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的转折点,也是“数九寒天”的起始日。

3. 气候特征不同

立冬:气温逐渐下降,但南北温差加大。北方地区多风干物燥、万物凋零,部分地区已出现初雪;南方地区仍处于秋季末期或初冬,仍有“十月小阳春”的温暖天气(如华南部分地区气温仍在20℃左右)。

冬至:进入数九寒天(每九天为一“九”,共九个“九”,总计81天),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。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℃以下,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6℃至8℃左右,东北、黄淮等地常出现“千里冰封”的景象,江南地区冬作物仍需防寒。

4. 文化习俗不同

立冬:古代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天子会率群臣出郊“迎冬”,并赏赐群臣冬衣、矜恤孤寡;民间有“补冬”习俗,通过吃饺子、羊肉汤、酿黄酒等方式补充能量,抵御寒冷;部分地区还有“腌菜”习惯,为冬季储备蔬菜。

冬至: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北方地区有吃饺子(寓意“驱寒保暖”)、吃馄饨的习俗;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(又称“汤圆”,象征团圆)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;部分地区还有祭天祭祖的传统,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对来年的期盼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