闰月是中国传统农历为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差异而设置的特殊月份,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,主要围绕孝亲、祈福、社交展开,以下是具体习俗:
1. 送闰月鞋/袜:孝亲祈福的传统仪式
出嫁的女儿或晚辈需在闰月前为父母、公婆准备闰月鞋(或袜子),寓意“踩掉坎坷,健康长寿”。民谚有“闰月鞋,闰月穿,闰月老人活一千”,鞋面多选用红色(象征吉祥、驱邪),有些地方还要求三岁以下小孩穿黄色鞋辟邪。这一习俗源于民间对“多事之秋”的敬畏,希望通过衣物传递子女的孝心,为长辈祈福。
2. 吃闰月饭:团聚与感恩的亲情纽带
闰月期间,出嫁的女儿会邀请娘家父母兄弟到家中聚餐,或由娘家设宴邀请女儿一家,称为“吃闰月饭”。这一习俗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机会,更蕴含“为父母添福添寿”的祈愿,体现了农耕社会对亲情的重视。
3. 妇女喝闰月茶:社交与祈愿的温馨活动
在福建武夷山等地区,闰月期间有妇女聚饮闰月茶的习俗。大家轮流做东,一边品茶一边闲话家常,增进邻里或亲属间的情谊,同时祈求平安顺遂。这一习俗融合了茶文化与社交功能,是女性群体特有的情感交流方式。
4. 饮食进补: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
民间认为闰月是“天增岁月人增寿”的吉兆,适合适当进补,如炖煮滋补汤品(如鸡汤、骨汤),以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。这种习俗结合了农历“多一个月”的特殊性,体现了“顺应天时”的养生理念。
5. 闰月禁忌:传统中的敬畏之心
忌给老人过生日:传统观念认为“多过一次生日是透支寿命”,闰月为“多出来”的月份,给老人过生日(尤其是生日在闰月)可能“减寿”,需避开或过阳历生日。
忌嫁娶、盖房搬家:民间将闰月视为“虚月”,俗话有“闰月结婚不长久”“六月娶亲,半年离分”“闰月盖房,惹出麻烦”之说,认为此时举办重大活动可能生出事端。
忌孵鸡:农耕时代有“闰月忌孵小鸡”的说法,认为此时孵鸡会影响孵化成功率,甚至“鸡成人不成”(即鸡长大后不产蛋)。
这些民俗既有对长辈的关爱,也有对家庭、社区的重视,同时还保留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,是传统农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