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节气之后还冷不 立冬后的天气特点

admin
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起始(节气法),标志着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但从气候学角度看,我国大部分地区需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℃才正式进入冬季,因此立冬后多数地区仍处于秋冬转换期,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冬季阴雨寒冻过渡。

一、整体气候趋势:冷空气频繁,气温波动下降

立冬后,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完全建立,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直接影响天气变化。当域呈纬向环流时,西风南支波动偏强,易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;随着纬向环流结束、经向环流建立,寒潮和大幅度降温成为常见现象。冷空气活动愈发频繁,每次冷空气来袭都会带来明显降温、大风,随后转晴回升,形成“三日寒、四日暖”的寒暖交替格局。

立冬节气之后还冷不 立冬后的天气特点

二、南北差异显著:南方“小阳春”,北方“速入冬”

1. 南方地区:初冬温暖,“十月小阳春”

南方(如华南、江南、西南部分地区)受纬度较低、地形阻挡等因素影响,立冬至小雪期间常出现风和日丽、温暖舒适的“小阳春”天气(民间有“八月暖九月温,十月还有小阳春”之说)。此时气温较秋季变化不大,甚至略有回升,不会出现强烈寒冷,但随着时间推移,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,气温会逐渐下降。

2. 北方地区:快速降温,部分地区已入冬

北方(如东北、西北、华北北部)立冬后气温急剧下降,东北、西北地区已呈大雪纷飞景象,黑龙江等北部省份早在立冬前就已进入冬季;华北部分地区初雪常在此时降临(如北京、天津等地)。随着冷空气不断发力,北方地区陆续迎来供暖季,以应对持续低温。

三、关键天气特征

降温与寒潮:冷空气活动频繁,降温幅度大,易引发寒潮;

降水形态转变:从秋季的少雨干燥逐渐转为冬季的雨雪天气(北方部分地区已降雪,南方可能出现阴雨);

昼夜温差大:尤其是那些处于秋冬转换期的地区,昼夜温差可达10℃以上,“早穿皮袄午穿纱”的现象时有发生;

“积热”效应:由于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尚未完全散失,初冬通常不会过于寒冷,真正的严寒多在冬至之后(“冬至数九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