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气象日(World Meteorological Day)又称“国际气象日”,是世界气象组织(WMO)成立的纪念日,固定为每年的3月23日。其设立与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及《国际气象组织公约》的生效直接相关,核心是为了纪念这一国际气象合作里程碑事件。
19世纪中后期,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,国际社会意识到需加强气象观测与信息共享。1873年,奥地利发起召开维也纳国际气象会议,正式成立“国际气象组织”(IMO),这是全球首个非官方国际气象合作机构。二战后,为推动气象合作向间、规范化方向发展,1947年9月,45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,审议并通过《世界气象组织公约》,明确将“国际气象组织”更名为“世界气象组织”,并规定其为联合国专门机构。
1950年3月23日,《世界气象组织公约》正式生效,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作为全球气象领域权威国际组织的诞生。为铭记这一重要时刻,1960年6月,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20届会议通过决议,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“世界气象日”,并从1961年起每年举办庆祝活动。
设立世界气象日的初衷,是通过纪念活动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性,让各国人民了解气象在航空、航海、农业、水利、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关键作用,同时推动国际气象合作与交流。每年世界气象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(如2025年主题为“携手缩小预警差距”、2024年为“气候行动最前线”),围绕该主题开展科普宣传、展览、论坛等活动,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