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秋节法定节假日为农历八月十五(公历9月21日),当天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,需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%支付加班工资(计算公式:月工资基数÷21.75天÷8小时×加班小时数×300%)。
中秋节假期的其他两天(通常为9月20日、22日,具体以国务院办公厅当年放假通知为准)属于休息日,若劳动者在这两天加班且用人单位无法安排补休的,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%作为加班工资。
中秋节传统风俗
1. 赏月
中秋赏月是更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,源于古代“秋暮夕月”的祭月习俗。古人将中秋夜视为“月圆人团圆”的更佳时机,唐代起便盛行登楼赏月、吟诗作对,宋代更是有“万家灯火闹中秋”的盛况。现代社会中,人们仍保留着家人团聚、共赏明月的习惯,部分地区还会举办灯会、灯展等活动。
2. 吃月饼
月饼是中秋节的“灵魂美食”,象征“团圆美满”。最初是用于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来逐渐演变为节日必备食品。传统月饼以豆沙、蛋黄、五仁等口味为主,现代则衍生出冰皮、流心、榴莲等新式口味。月饼不仅是自食的甜点,更是亲友间传递思念的礼品。
3. 祭月
祭月是中秋节的古老仪式,体现了对“月神”的崇拜。古代女性是祭月的主要参与者,流程包括:在庭院中摆放供桌,上面放置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葡萄等时令水果(其中月饼和西瓜不可或缺,西瓜需切成莲花状),红烛高燃后,全家依次拜祭月亮,祈求家庭团圆、生活美满。
4. 玩花灯
中秋玩花灯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,形式多样。常见的有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、稻草灯等,还有“树中秋”习俗——将小灯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,寓意“光明圆满”。部分地区还有“舞火龙”活动,用稻草扎成火龙,插满香烛,在街头舞动,增添节日氛围。
5. 饮桂花酒、赏桂花
中秋正值桂花盛开时节,人们会在赏月时饮用桂花酒(或用红酒代替),品尝桂花糕、桂花糖等食品,感受“桂香月明”的美好意境。桂花象征“吉祥如意”,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甜蜜期许。
6. 地方特色习俗
广东潮汕:妇女和儿童是拜月的主要群体,供桌上必摆芋头、水果,拜月后全家分食芋头,寓意“辟邪消灾”。
南京:中秋夜必吃“桂花鸭”(用桂花腌制的盐水鸭),饭后“走月”(出游街市),寓意“放松身心、增进亲情”。
江西吉安:傍晚用稻草烧瓦罐,待瓦罐烧红后放入醋,散发香味飘满全村;新城县则悬挂通草灯至八月十七,寓意“驱邪祈福”。
四川:部分地区有“打粑”( *** 糯米粑)、“杀鸭子”“吃麻饼”的习俗,儿童会用柚子插满香,在街上游走,称为“舞流星香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