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式农村结婚请帖以红纸为底、毛笔/钢笔手写为主要形式,文字简洁庄重,兼顾传统礼仪与农村实际,核心结构可分为标题、称谓、正文、敬语、落款五大类,以下是具体模板及注意事项:
一、基础模板(以父母名义发出)
1. 标题
封面居中标注“请柬”(或“结婚请柬”),字体宜用烫金或毛笔书法(如隶书、楷书),体现喜庆氛围。
2. 称谓
顶格写受邀人全名+尊称(如“张三先生”“李四女士”“王五全家福”),严禁用小名或昵称(如“三娃”“翠花”)。若邀请夫妻双方,用“全家福”代替“先生/女士”(如“张家全家福”);若邀请长辈,需加亲属称谓(如“大德望李老亲家大人台阁下”)。
3. 正文
正文需包含核心信息(时间、地点、新人姓名),格式为:
“谨定于公历××××年×月×日(农历××××年×月×日,星期×),为小儿×××(长男/次男/小儿)与××××(新娘姓名)举行结婚典礼,敬备喜筵,恭请(受邀人姓名/全家福)光临。
席设:××酒店××厅(或本府××地址,若在家办)
时间:×时×分(恭候)/×时×分(入席)”
注:需同时标注公历与农历,符合农村“看日子”的传统;“小儿”仅用于独子,“长男”“次男”等需根据排行调整。
4. 敬语
正文结束后,空两格写“敬请光临”(或“恭请台光”“敬候莅临”),语气恭敬但不失亲切。
5. 落款
右下角分两行书写:
之一行:新人姓名(如“×××、×××敬邀”);
第二行:发帖日期(如“××××年×月×日”)。
若以父母名义发帖,需写“父母姓名+全家福”(如“张三、李四全家福敬邀”)。
二、传统扩展模板(含“父母之命”与“吉时讲究”)
部分农村地区保留传统婚帖格式,需在正文中加入“父母之命”及“新人吉时”等内容,模板如下:
正面:
“谨占吉期,择定于农历××××年×月×日命长子×××亲迎,
特达贵府,论新人上轿宜面向×方(迎喜神),下轿宜面向×方(背本命),
梳妆上头宜面向×方(迎福神),拜天地宜×点至×点(吉神值时辰)。”
背面:
“天地氤氲咸恒庆会,金玉满堂长命富贵”(传统吉祥语);
“大德望×××翁(亲家姓氏)老先生亲家大人之禧阁下”(对亲家的尊称);
“姻眷弟×××熏沐顿首叩拜”(发帖人自称,需用毛笔书写)。
三、注意事项(老式请帖核心禁忌)
1. 称谓不可简化:必须用全名+尊称,如“赵钱孙李先生”而非“赵先生”,避免失礼。
2. 时间双重标注:公历与农历必须同时标注,且需注明星期几(如“星期六”),方便农村亲友查看“黄道吉日”。
3. 地点明确:若在家办,需写“本府+详细地址”(如“本府××村××组”);若在酒店,需写“××酒店××厅+具体楼层/房间号”(如“××大酒店二楼喜宴厅”)。
4. 长辈优先:若邀请长辈与晚辈同去,需在称谓中体现(如“张家全家福”),而非单独邀请晚辈。
5. 手写为佳:老式请帖强调“诚意”,建议用毛笔书写(或钢笔正楷),避免打印(除非无法手写)。
以上模板兼顾了老式农村婚礼的传统礼仪与实际需求,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内容(如新人排行、父母是否健在等),核心是体现对受邀者的尊重与婚礼的庄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