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运动健身的一些谣言

admin

很多人跑步后发现小腿变粗,以为是跑步导致的。实际上,短期内腿部充血、肌肉膨胀会让人产生“变粗”的错觉,休息后即可恢复。长期来看,跑步是有氧运动,主要消耗脂肪,反而能帮助小腿线条更纤细。中长跑运动员的小腿普遍较细就是例证。只有错误的跑步姿势(如过度使用小腿三头肌)或突然增加运动量,才可能导致小腿肌肉代偿性增粗。

2. 肌肉增长会降低身体灵活度和速度

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。普通健身爱好者的肌肉增长主要是为了增强力量和耐力,对灵活度和速度的影响极小。反而,肌肉是力量的来源,适度的肌肉训练能提升运动表现(如跑步时的蹬地力量)。只有竞技健美运动员过度发达的肌肉(如超大块头),才可能因肌肉体积过大影响速度,但这并非普通健身能达到的程度。

关于运动健身的一些谣言

3. 有腹肌的人腹部力量更强

腹肌是否显露与体脂率直接相关,而非腹部力量。人人都有腹肌,只是被皮下脂肪掩盖。比如,身高170cm、体重65公斤左右的男性,体脂率约15%时才能看到腹肌;而体脂率高的人(如25%以上),即使腹肌力量不弱,也可能看不到腹肌。要显露腹肌,关键是降低体脂率,而非单纯增肌。

4. 连续运动超过40分钟才能减脂

减脂的本质是消耗热量大于摄入热量,运动时间并非唯一关键。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(如HIIT)能在运动后持续消耗热量(过量氧耗效应),其减脂效率比长时间有氧运动更高。尤其对肥胖人群来说,难以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,短时间的高强度间歇运动更易坚持且效果更好。

5. 局部减脂与局部瘦身可行

局部减脂是不存在的。人体运动时消耗的是全身能量,无法单独针对某一部位减脂(如只瘦肚子或腿)。但局部瘦身可以通过针对性训练强化该部位肌肉,结合全身减脂来改善线条。比如,想瘦腿需结合有氧运动(如跑步)和腿部力量训练(如深蹲),而非仅做腿部训练。

6. 蛋白粉伤身体或必须吃蛋白粉才能长肌肉

蛋白粉是正常的运动营养补剂,并非“洪水猛兽”。健身人群因肌肉修复需要更多蛋白质,若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(如肉类、蛋类、豆类摄入不够),蛋白粉可作为补充。但过量摄入蛋白粉会增加肾脏负担,对普通人来说,通过饮食就能满足蛋白质需求(如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.21.6g蛋白质)。同样,不吃蛋白粉也能长肌肉,只是进展可能较慢。

7. 早晨是更佳健身时间

早晨68点是人体血压高峰期,运动可能增加心脏负荷,尤其不适合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。更佳运动时间是上午1011点(空气质量较好)或下午46点(人体体力高峰,运动效果更佳)。选择运动时间需结合个人习惯、身体状况和环境因素。

8. 空腹健身更能减肥

空腹健身虽能短时间内消耗更多脂肪,但易导致低血糖、乏力,甚至被迫提前结束运动。尤其糖尿病患者,空腹健身可能引发头晕、昏迷。建议运动前12小时进食易消化食物(如香蕉、酸奶),避免空腹运动。

9. 流汗量是衡量运动成效的标准

流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方式,与热量消耗无直接关系。比如,穿厚衣服运动时会大量出汗,但热量消耗并不比穿薄衣服多。运动成效取决于运动强度、时间和频率,而非流汗量。有些人容易出汗(如汗腺发达),并不意味着运动效果更好。

10. 跑步会损伤膝盖

跑步本身不会损伤膝盖,错误的跑步姿势(如膝盖内扣、脚跟先着地)或过度运动(如每天跑10公里以上)才是主要原因。正确的跑步姿势应是膝盖微屈、脚掌中部着地,同时选择缓坡或跑步机(减震效果好),运动前充分热身(如动态拉伸),可有效减少膝盖损伤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