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中秋的三秋是什么

admin

莆田中秋的“三秋”:指秋季的第三个月,即农历八月

在莆田乃至中国传统历法与文化语境中,“三秋”是对秋季月份的具体划分,秋季分为孟秋、仲秋、季秋三个月(依次对应农历七、八、九月)。其中,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(农历八月),因处于秋季中间,又称“中秋”;而农历八月十五又为仲秋之中,故这一天被称为“中秋节”(或“仲秋节”)。

莆田中秋的“三秋之半”含义:农历八月十五是“三秋”的中间节点

莆田中秋的三秋是什么

“中秋”之名源于其时间位置——“恰值三秋之半”(即秋季三个月的中间)。这一命名逻辑贯穿全国,但莆田的中秋习俗进一步强化了“三秋”的时序特征:中秋夜,莆田人以“做秋”(摆酒席、祭灶神、吃团圆饭)、“送秋”(出嫁女儿回娘家送礼)、“赏秋”(赏月、逛白塘秋月等景点)等活动,呼应“三秋”中“仲秋”的核心地位,成为莆田更具特色的中秋传统。

莆田“三秋”习俗的文化内核:团圆与感恩

“三秋”作为秋季的关键节点,承载着莆田人对家庭团圆的重视。中秋夜,家人围坐品尝炒兴化米粉(寓意长寿)、煨芋头(寓意“熬一熬”到头、家庭和谐)、板栗(寓意补养身体)等特色美食,既是庆祝丰收,也是亲情的凝聚。而“送秋”习俗(始于宋代),则是出嫁女儿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馈,通过送米粉、猪脚等礼物,传递“常回家看看”的孝亲理念,成为莆田中秋独有的文化符号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