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时节高温、高湿环境易导致人体体温调节障碍,引发中暑(表现为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乏力等)。预防需避免高温时段(10:0016:00)长时间户外活动,外出时戴帽子、打遮阳伞防晒;及时补充水分(少量多次饮用凉白开,出汗多时可加少量食盐维持电解质平衡);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在2528℃,避免直吹。
2. 心脑血管疾病
高温会增加心脏负担,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,诱发中风、心肌梗死等。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需注意:保持充足睡眠(每天78小时),避免情绪激动;减少空调使用时间,以手摇扇取凉;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遵医嘱用药;警惕中风先兆(如头昏、头痛、半身麻木、哈欠频频),若出现需及时就医。
3. 消化道疾病(腹泻、急性胃肠炎等)
夏季食物易变质,加上贪凉(如过量食用冷饮、冷食),易引发腹泻、急性胃肠炎。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:不吃变质、不洁食物,隔夜食物彻底加热;生吃果蔬要洗净,生熟分开处理;少吃生冷、油腻食物,多吃清热利湿食物(如薏米、红豆、绿豆、冬瓜);饭前便后洗手。
4. 空调病
长期待在空调房(温度过低、空气不流通)易导致鼻塞、头晕、打喷嚏、耳鸣等。预防需合理使用空调:温度设置26℃左右,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;定期清洁空调滤网(每12周一次);每隔12小时开窗通风1530分钟,保持空气流通。
5. 皮肤疾病(湿疹、痱子等)
高温、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,引发湿疹、痱子等皮肤问题。预防需注意皮肤清洁:勤洗澡(每天12次),更换汗湿衣物(选择棉质、透气材质);避免搔抓皮肤,防止破损感染;户外活动后及时擦干汗水,涂抹爽身粉(适用于痱子)。
6. 炎
夏季暴饮暴食(如吃夜宵、喝冰镇酒水、进食高脂肪食物)易诱发急性炎。有胆道疾病、高脂血症者需特别注意:三餐规律,避免过饱;少吃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(如肥肉、油炸食品、动物内脏);适度饮酒(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g,女性不超过15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