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节气需要注意什么

admin

时间与气候:每年公历5月5—6日太阳到达黄经45°为立夏;按气候学标准,日平均气温稳定≥22℃才算入夏。立夏前后,仅福州—南岭一线以南真正入夏,东北、西北部分地区仍处春季,全国大部平均气温约18—20℃;此后雷雨增多、气温上升。起居宜顺应昼长夜短,晚睡早起,但建议就寝不晚于23:00、起床约6:00;注意13:00—15:00最热时段的防暑降温。衣物“轻薄透气”为主,早晚或阴雨天加件薄外套防温差与风寒;心脑血管患者要留意血压波动与温差 *** 。

二 饮食与补水

原则与搭配: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为主,遵循“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调养胃气”。可多选鱼、鸡胸肉、瘦肉、豆类、芝麻、洋葱、小米、玉米、山楂、枇杷、杨梅、香瓜、桃、木瓜、西红柿等;少食动物内脏、肥肉及过咸食物(如咸鱼、咸菜)。适当增加稀食(粥、汤)以补水生津,如荷叶粥(醒脾开胃、清暑)、绿豆汤(清热解暑、利尿)。兼顾补钾以防水电解质失衡,可选豆类/豆制品、香菇等。切忌过早过量进食生冷,避免损伤阳气、伤及脾胃。

立夏节气需要注意什么

三 运动与午休

午休养心:立夏后昼长夜短,易睡眠不足,宜午间小憩以恢复精力。更佳时段为13:00—15:00,时长以约30分钟为宜,过长反致乏力;午睡前可做眼球左右各转9次的放松练习,有助提高午睡质量。

运动强度:以温和有氧为主,避免剧烈致大汗伤阳。推荐清晨/傍晚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、瑜伽;中等强度可选慢跑、游泳、骑行、跳绳。中老年与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强度与时长;运动后适量温水补液,切勿一次性大量冰饮。

四 情志与用时

调畅情志:夏季与心相应,易出现烦躁、失眠、焦虑等。重视“戒怒戒躁、静养勿躁”,可通过、冥想、太极、书画、园艺等安定心神;亦可用舒缓音乐(如《春江花月夜》《江南好》《平湖秋月》《雨打芭蕉》)助放松。

防“情绪中暑”:高温闷热易使情绪波动与免疫功能下降,诱发不适。保持淡泊宁静、处变不惊,减少暴喜暴怒对心阳的损伤,尤需关注老年人的心血管风险变化。

五 人群与疾病提示

重点人群: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冠心病等者,立夏后更应重视养心与情志调摄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与过度劳累;注意早晚添衣与温差管理,按医嘱规律用药并监测血压心率。

一般人群:避免贪凉(长时间直吹空调/风扇、过食生冷),以免伤脾胃阳气致腹泻、食欲差;如出现持续心悸、胸闷、气短、头晕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评估。以上为健康科普,不替代个体化医疗建议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