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习俗中,正月初一至初五是拜年的“正日子”,也是民间公认的集中拜年时段。其中,初一是拜年的“开场日”:晚辈需早起向家中长辈行叩拜或躬身作揖礼,祝福“新年健康长寿、万事如意”,长辈则会给晚辈发放压岁钱,寓意“压祟保平安”;初二至初五,人们开始走亲访友,出嫁的女儿偕同夫婿回娘家,向岳父岳母拜年,平辈之间则以拱手或握手致意,互道“新年顺遂、事业有成”。
二、不同关系的拜年时间讲究
1. 长辈优先,上午为宜:给家中长辈(如父母、祖父母)拜年,需选择上午(建议8点至11点之间)。此时长辈通常已起床并准备好接待,既符合“早起拜年”的传统,也能让长辈感受到尊重。避免过早(如7点前)登门,以免打扰对方休息。
2. 亲友走动,灵活安排:拜访朋友、同事或远亲时,可在初二至初五的上午或下午进行(避开午休时间,如11点至13点、15点至17点)。上午适合正式拜访,下午则更适合轻松的串门聊天,体现“随意但不失礼”的原则。
三、需避开的“忌讳时间”
1. 除夕夜不宜登门: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,家人围坐吃年夜饭、守岁,此时登门拜年会干扰家庭氛围,被视为不礼貌。
2. 初三、初四传统禁忌:初三又称“赤狗日”,民间认为此日出门易遇凶煞,不宜拜年;初四是“迎接灶王爷回人间”的日子,家家户户需守在家中“接灶”,也不宜外出拜年。
3. 晚辈拜年,避免催人起床:给长辈拜年时,不要在对方未起床时强行登门。民间认为,催人起床意味着“催促对方整年忙碌”,不吉利。
四、特殊情况:拜早年与拜晚年
若因特殊情况(如工作繁忙、路途遥远)未能在正月初一至初五拜年,可在腊月初八至除夕前进行“拜早年”(意为“提前送上祝福”),或在正月十五之前进行“拜晚年”(意为“弥补遗憾”)。民间有谚语“有心拜年十五不晚”,说明只要心意真诚,时间稍晚也能被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