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(冬季第2个),其名称源于“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”的气候特征,本质是反映气温下降、降水形式由雨转雪的趋势,而非“一定会下雪”的天气承诺。
节气“小雪”与天气“小雪”的核心区别
天气预报中的“小雪”是降雪强度等级(指水平能见距离≥1000米、地面积雪深度≤3厘米、24小时降雪量0.1—2.4毫米的降雪);而节气“小雪”是气候概念,强调此时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,降水渐增,但雪量通常较小(若出现降雪,多为“湿雪”或“雨夹雪”),并非指“少量降雪”。
实际气候中的“小雪”降雪情况
我国幅员辽阔,小雪节气期间的降雪分布差异极大:
北方地区:华北北部、内蒙古、东北地区大部大概率会有降雪(如北京平均初雪日为12月3日,多在小雪节气中后期),但雪量不大;
南方地区:江南、华南大部此时气温仍较高,降雪罕见(如湖南、湖北、江西北部等地过去30年间小雪节气降雪仅1—2次);
特殊情况:若当年气温异常偏低,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雪,但并非普遍现象。
综上,小雪节气是冬季气候转冷的标志,其名称中的“雪”是对降水形式的趋势描述,而非“必然降雪”的承诺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