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学中龙脉会变动,其变动是龙脉“生机”与“吉凶转化”的核心体现,贯穿于龙脉行进的整个过程,主要通过“剥换”机制实现形态、性质与能量的动态调整。
一、龙脉变动的核心机制:剥换
风水学中,龙脉变动的关键术语是“剥换”(又称“博换”“驳换”),指龙脉在行进中通过星峰形态、五行属性、阴阳特性的蜕变,将粗老、凶煞之形转化为秀嫩、吉庆之体的过程。这一过程如同“蝉退壳、蚕脱衣”,是龙脉保持活力的根本标志——若龙脉不经历剥换,便会成为“死龙”,无法结出福泽后人的吉穴。
二、剥换的主要类型
1. 五行剥换:遵循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的相生规律(如金星剥出水星、水星剥出木星、木星剥出火星或土星),层层递进。若遇相克(如金星剥出木星),需中间星峰化解(如插入水星“金生水、水生木”),转凶为吉。
2. 九星剥换:以杨公九星(贪狼、巨门、禄存、文曲、廉贞、武曲、破军、左辅、右弼)为核心,吉星(贪狼、巨门、辅弼)主导的剥换为吉。理想模式为“前凶后吉”——起始星峰带煞,经层层剥换逐渐脱煞化吉,结穴处必为吉星。
3. 阴阳剥换:体现“刚柔相济”的平衡,如高山(阴)剥换为平阳(阳)、石山(刚)剥换为土山(柔)、粗老(阳)剥换为细嫩(阴)。干龙变支龙的过程中,煞气脱尽,生气凝聚。
4. 情意剥换:关注龙脉“有情与否”——形态是否秀美、朝向是否吉方、结穴意向是否明确。煞气脱尽且有情的龙脉,方为真龙,可结吉穴。
三、变动的具体表现
1. 形态变化:龙脉行进中呈现“由老变嫩、由粗变细”的特征,如尖耸的金星剥换为圆润的水星,再剥换为方正的土星;山体从“雄浑肃穆”转为“细嫩轻盈”,从“歪斜臃肿”变为“端正清朗”。
2. 走向转折:龙脉并非直线行进,而是通过“急转”(短距离大幅改变走向,易阻生气、生煞气)或“缓转”(长距离逐渐改变走向,聚生气、化煞气)调整方向。急转需通过绿植、风水摆件或建筑布局化解煞气。
3. 过峡跌断:“过峡”是龙脉行进中的狭窄地段,“跌断”则是龙脉顿伏断续的表现(如“蜂腰过处多趋跄”)。过峡跌断是龙脉“形断势连”的关键,既能卸去煞气,又能凝聚生气,为结穴的重要标志。
四、变动的意义
龙脉变动的本质是“天地气机的转化”——通过剥换卸去沿途煞气,蕴养自身生气,使龙脉从“老龙”变为“嫩龙”,从“凶龙”转为“吉龙”。对于风水寻龙而言,识得剥换之妙是判断真龙假穴的核心:只有经历充分剥换、形态秀美、气脉贯通的龙脉,才能结出富贵长久之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