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:在西方文化中,13被视为不吉利数字。源于义,的13个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他,导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;《最后的晚餐》中第13个赴宴者正是犹大。若13日恰好是星期五(称为“黑色星期五”),更被认为是双重凶兆,许多人会避免在这一天举办重大活动或出行。
2. 中国文化中的禁忌数字
4:中文中“4”谐音“死”,被视为大凶数字。门牌号、车牌号、 *** 号码、手机号码等通常会避开“4”或含“4”的组合(如“14”“24”)。医院、旅馆等场所也常省略“4”楼或“4”号房间。
3:谐音“散”,在结婚、做寿、乔迁等喜庆场合忌讳。祝寿、贺礼时送“3”件礼物或礼金金额带“3”会被认为不吉利,有“散财”“分离”之意。
7:部分地区女性忌讳“7”,源于封建社会“七出”戒条(丈夫可因七条理由休妻);还有“七不出门”的说法,认为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出门不吉利,易遇灾祸。
5:谐音“无”,谈判、收账款、谈生意时忌讳,担心“一事无成”。但需注意,部分地区也有用“5”象征“五福临门”的吉祥寓意,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。
特定年龄数字:民间忌讳“七十三”“八十四”,源于孔子卒年73岁、孟子卒年84岁,俗语称“七十三,八十四,不请自己去”,认为这两个年龄是人生关口,易遭遇健康风险;还有“二十”(谐音“尔释”,传说为吴王女儿被鱼骨鲠死的故事)、“三十六”(周瑜去世年龄)等地区性忌讳。
谐音不吉组合:如“七零八六”(谐音“七零八落”,形容零散、混乱)、“五三五四”(谐音“吾散吾死”,有自我消亡之意),这类数字组合在正式场合(如证件号、编号)需避免。
3. 其他文化中的禁忌数字
9:日语中“9”谐音“苦”,被视为忌讳数字,与“4”一同被日本社会回避;部分印度教徒忌讳“9”,因占星术中第8宫代表死亡,第9宫与之关联。
6、8:部分印度教徒不喜欢“6”和“8”,占星术中第6宫预示疾病,第8宫代表死亡,因此会避开这些数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