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周易》的六十四卦体系中,每一卦均由卦画(阴阳爻组合的符号)、卦名、卦辞、爻题、爻辞五大核心部分构成,卦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标识性要素。卦名通常位于卦画之后、卦辞之前,是对卦象结构的高度概括与抽象,也是解读卦义的关键切入点。例如,“乾卦(䷀)”的卦名“乾”既对应其“天”的卦象(乾为天),也凝练了“刚健不息”的卦义;“坤卦(䷁)”的卦名“坤”对应“地”的卦象(坤为地),象征“柔顺包容”的特质。卦名的存在,使卦从单纯的符号体系转化为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文化符号,成为连接卦象与卦义的桥梁。
卦名的含义:符号、义理与命名的多重维度
卦名的含义可从命名来源与核心内涵两方面理解:
1. 命名来源:关于卦名的起源,传统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:
取象说:认为卦名源于卦象所模拟的自然物象。例如,“乾”因卦象为天(乾为天)而得名,“坤”因卦象为地(坤为地)而得名,“震”因卦象为雷(震为雷)而得名,“巽”因卦象为风(巽为风)而得名。
取义说:认为卦名提取了卦象所代表的抽象义理。例如,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,象征“刚健”(阳刚、健进),故名“乾”;坤卦由六个阴爻组成,象征“柔顺”(阴柔、顺承),故名“坤”。
筮辞说:认为卦名是从卦爻辞中选取的关键字而来。例如,乾卦九三爻辞有“乾”字,故取为卦名;坤卦六二爻辞有“坤”字,故取为卦名。
占事说:认为卦名与所占问的具体事件相关。例如,“乾”卦可能源于占问节气变化(如龙星出没),“坤”卦可能源于占问失马(牝马驯良,可求得),“家人”卦可能源于占问家庭事务。
2. 核心内涵:卦名是对卦象及卦义的浓缩,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符号思维。例如,“屯”卦(䷂)象征“初创困境”(雷雨交加,万物始生),“蒙”卦(䷃)象征“启蒙教育”(山下出泉,需引导),“泰”卦(䷊)象征“通达安泰”(天地交而万物通),“否”卦(䷋)象征“闭塞不通”(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)。卦名不仅是卦的“标签”,更是解读卦象与卦义的核心线索,通过卦名可快速把握卦的核心主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