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择日吉凶:立碑需选黄道吉日,优先避开与逝者或立碑者生肖相冲的日子。传统认为清明节前后(如3、5日)是立碑的适宜时间段,因这段时间百事不忌,适合处理阴宅事宜;若选在其他时间,需结合家主八字,确保日期与命理相符,避免带来不利影响。
2. 方向一致:立碑的朝向必须与点穴立向的方位完全一致(阴宅风水中“立向”是关键环节,涉及24山向、15度一个山向的精准划分)。若方向不符,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,影响后人的运势、健康及事业走向;尤其需注意,东北艮方位(传统鬼门)一般不宜立碑,否则易导致家人不安、阴气过重或闹鬼怪异之事。
3. 距离适宜:墓碑与墓穴的距离需把控在9寸至6尺之间,既不能过近(避免影响墓穴风水效果),也不能过远(防止墓碑与穴位无法“接气”)。具体距离需根据墓碑大小、墓穴规模实地调整,确保两者协调。
4. 碑体规范:
大小适中:墓碑不宜过高(避免“头重脚轻”,影响后人前程)或过矮(气势不足),一般低不过腹、高不过颈;形状以规整的长方形为佳,避免过窄或过宽。
颜色协调:墓碑颜色需根据靠山方位调整(如西北向东南的墓地,因西北属金,宜选黄色或白色;坐南向北的墓地,宜选红色或黄色);避免使用艳丽色彩(如大红、亮黄),以免显得轻浮,影响阴宅气场。
材质坚固:优先选择花岗石等质地坚硬、纹路均衡、不易风化的石材(避免使用自然石,否则子孙易有断绝香火、残废或重病之克应)。
5. 碑文规范:
结构完整:碑文需包含三部分——抬头(可选写死者生前职务、职业)、正文(写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姓名,如“先考王君鬃大人之墓”)、落款(写立碑人身份、姓名及立碑时间,有政绩者可加刻墓志铭)。
刻法要求:碑文必须采用阴刻(凹刻),避免凸刻,以示庄重。
生者避讳:不宜将生者名字与逝者刻在同一墓碑上(如夫妻一方故去,另一方在世时,可将生者名字留空或后续补刻),避免“生者与逝者相伴”的不吉之感。
二、立碑的主要忌讳
1. 忌立碑时间不当:避免在清晨或傍晚(阳气不足)立碑,建议选择早上8点至下午5点之间(阳气充足);需避开与逝者或立碑者八字相冲的日子,防止给亲人带来不利影响。
2. 忌方向偏离:若立碑方向与墓穴朝向不符,可能导致风水失衡,影响后人运势(如事业受阻、健康不佳);尤其需避开东北艮方位(鬼门),防止家人不安或闹怪异之事。
3. 忌距离失衡:墓碑过近或过远均不利——过近会影响墓穴风水效果(如“逼压”墓穴),过远则无法与穴位“接气”(导致气场不通),均需实地调整至合适距离。
4. 忌碑体违规:
避免使用自然石(未经裁整),否则子孙易有断绝香火、残废或重病之克应。
避免墓碑破损或裂纹(如上部破损主克应一、四、七房头部伤害,中部破损主五脏六腑疾病,下部破损主足部伤害);若出现青苔、暗淡色泽,需及时清理或修复(青苔丛生主子孙久年病,色泽暗淡主运程不顺)。
5. 忌碑文不当:
避免碑文使用艳丽色彩(如大红、亮黄),否则易导致子孙“ *** ”或运势轻浮。
避免将生者名字与逝者同刻(如夫妻一方在世时,不可将其名字刻在逝者墓碑上),防止“生死相伴”的不吉之感。
6. 忌立碑人群限制:传统认为夭殇者(未成年或未成人者)、无后者(无子嗣者)、横死者(意外或暴病身亡者)、邪恶者(生前作恶多端者)不宜立碑(因这些人未完成生命传承或德行有亏,不符合祖宗文化规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