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父亲节的日期并非单一,而是存在历史延续与民间习惯的分歧,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日期:
1. 民国时期及台湾地区的法定父亲节:8月8日
1945年8月,抗日战争胜利前夕,上海爱国人士(如颜惠庆、梅兰芳等)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父亲群体,发起“八八父亲节”倡议。因“父”字字形由两个“八”组成,且“八八”谐音“爸爸”,兼具文化符号与纪念意义,遂将8月8日定为父亲节。1946年,国民正式批准8月8日为全国性父亲节,当日习俗包括子女佩戴红花(健在父亲)或白花(逝世父亲)以表纪念。1949年后,内地不再沿用此日期,但中国台湾地区仍保留8月8日作为父亲节,延续至今。
2. 内地民众习惯的父亲节:6月第三个星期日
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未设立正式的父亲节,但随着全球化影响,内地民众逐渐接受西方父亲节(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)作为感恩父亲的节日。这一日期因与国际接轨、便于记忆,成为内地最普遍的父亲节庆祝日期。
3. 近年倡议的传统文化父亲节:农历八月初八
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部分机构(如礼乐书院)及学者倡议将农历八月初八定为中国父亲节。理由包括:“父”字字形与“八八”完全对应,“八八”读音与“爸爸”一致,且农历八月八符合中国传统节庆的时间逻辑(如七月七七夕节、九月九重阳节)。该倡议自2018年起推动,部分地区会举办相关活动,但目前尚未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。
综上,8月8日是中国历史上曾法定或现仍沿用的父亲节日期(主要在台湾地区),但内地民众更习惯过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西方父亲节,而农历八月初八则是近年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新倡议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