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闽南地区婚嫁礼节

admin

闽南地区婚嫁礼节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,融合了中原传统礼制、闽越族遗风与海洋文化特色,以“繁复庄重、寓意吉祥”为核心,贯穿“婚前—正婚—婚后”三大阶段,体现对婚姻的敬畏、家族的联结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。

一、婚前礼:从提亲到定盟,步步为营的家族协商

1. 说媒(提亲):传统婚姻的“媒妁之言”

解读闽南地区婚嫁礼节

旧时闽南婚姻讲究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,男方看中女方后,需请媒人(多为女性,需德高望重、能言善道)上门提亲。若女方有意,双方会交换生辰帖(出生年月日时),进入“合八字”环节——将八字置于神案前三日,观察家中是否有器物损坏、家人伤病等情况,若无则视为“八字相合”,可继续议婚。如今自由恋爱普及,此环节多被简化,但仍保留“探家风”的习惯(双方家长实地考察对方家庭环境与生活习惯)。

2. 定盟(小定/大定):正式确立婚约

小定(暗订):初步确定关系,仪式较简单。男方择吉日带戒指、糕点等礼品到女方家,为女方戴上戒指,象征“定情”。女方回礼多为糖果、布料,分赠亲友宣告婚事。

大定(送聘):婚前最隆重的仪式,正式确定婚期与聘礼。聘礼包括聘金(带“6”“8”等吉祥数字,如8200元寓意“发财”)、三金(金项链、金手镯、金戒指,部分地区加钻石戒指、对表)、糖仔份(喜糖、喜饼、饮料,用于分发给亲友)、首饰(金饰为主,象征定情信物)、糖油米面线(寓意“长长久久、油来油去、甜蜜圆满”)等,用红布袋或红藤篮装放,由双数扁担挑送。女方回礼包括:退回部分聘金、糖油米面线收一半退一半、一条金项链/钻石戒指给女婿,同时准备嫁妆(被子、衣物、家电等,“带财进门”的象征)。

3. 请期(择日):选良辰吉日

男方请算命先生根据新人八字择定婚期,避开农历五月(“误”同音,忌“误事”)、六月(“半年妻”,忌婚姻不圆满)、七月(“鬼月”)、八月(“七七八八”,忌不吉利)、九月(“九月狗头重,死某又死尪”,忌夫妻不吉)等月份。婚期确定后,用红纸书写“日帖”送至女方家,告知迎娶时间。

二、正婚礼:仪式感拉满的婚礼当日

1. 婚前准备:祈福与驱邪

安床:婚前夜,由“好命人”(夫妻和睦、儿女双全的长辈)铺床,床上撒红枣、花生、桂圆、莲子(寓意“早生贵子”),并让小男孩“压床”(象征早得贵子)。

上头:婚礼前夜,新人各自在家由母亲或“好命婆”梳头,边梳边念吉祥话(如“一梳梳到尾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儿孙满堂”),寓意婚姻长久、家族兴旺。

2. 迎亲:热闹的“接亲大战”

出发前:新郎需祭拜祖先,祈求婚姻顺利;迎亲队伍带“轿前担/盘担”(礼品如猪卡、乌巾、炮烛、回亲帖等)前往女方家。

女方家仪式:

拦门:伴娘团堵门讨红包,考验新郎诚意(如“新郎唱歌”“发红包”);

吃鸡蛋茶:新郎需吃一碗甜鸡蛋汤(象征婚姻圆满);

拜别父母:新娘跪拜父母,兄长为其盖上红头纱(寓意“遮羞避灾”)。

出门:由“好命婆”撑红伞护送新娘上轿(车),避免“见天”(防止邪灵缠身);新娘出门后不可回头看(以免“留恋娘家,婚姻不顺”);女方只收部分礼品(如乌巾必收),回赠“担盘”(含芝麻、五谷,象征“传宗接代”),并将嫁妆(被子、衣物、家电、“子孙桶”等)送至男家。“子孙桶”(马桶)内装红枣、花生、橘子(寓意“早生贵子”),是嫁妆中的重要“彩头”。

3. 入门:驱邪与认亲

跨火盆:新娘入门时需跨过燃烧的炭火盆(象征“驱邪纳福”,烧去沿途晦气);部分地区让新娘踩碎瓦片(寓意“破旧迎新”)。

敬茶:新人向公婆及长辈敬茶,长辈回赠红包或金饰(称为“压茶瓯”),象征接纳新娘为家族成员。

4. 婚宴:家族与亲友的团聚

婚宴通常中午开始,晚上再设宴。母舅坐大位(沿海地区习俗,源于“母舅为大”的传统,母舅需坐在大厅左上角首位);上菜时,首盘为香菇瘦肉(“菇”与“姑”谐音,寓意“好姑娘”),中间必有鸡(新人需到每桌分糖果、,需成双数),最后以花生汤或圆子收尾(象征“甜尾”,婚姻甜蜜)。

三、婚后礼:融入家族的重要环节

1. 归宁(回门):首次回娘家

婚后次日或第三天,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(称为“头桌客”),娘家需准备糖馃、花生、连头带尾的甘蔗(象征夫妻生活“有头有尾”)、“娶路鸡”(未成年的鸡,公鸡先跑寓意“头胎男孩”)。新娘将“娶路鸡”放进新房床下,“甘蔗”放在新房门扇后,寓意早生贵子、生活甜蜜。宴席结束后,新人带“娶路鸡”和长尾蔗返回夫家。

2. 探房:娘家的牵挂

婚后第五天,新娘的幼弟(或堂弟)到男家探望姐姐(称为“探房”),男家需馈赠红包(“结衫带”)。探房的核心是:娘家确认女儿在夫家的生活状况(是否和睦、起居安好),并敦请姐姐回娘家“会亲”(邀请新姐夫到岳家做新女婿)。

3. 请女婿:女婿初次见岳家

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,新娘携新郎回娘家(称为“做客”),新郎需向岳家长辈行礼请安。岳家设宴款待,新女婿坐首席(“大位”),宴席隆重(因是女婿初次与岳家主要亲人相识)。散席后,小夫妻带“引路鸡”和长尾蔗返回夫家(“引路鸡”寓意“引路”,长尾蔗寓意“节节高”)。

闽南婚嫁礼节虽因地域略有差异(如晋江、惠安等地),但核心始终围绕“家族联结”“吉祥如意”展开。如今,许多传统仪式虽被简化(如“哭嫁”“闹洞房”减少),但“合八字”“送聘”“敬茶”“回门”等环节仍被保留,成为闽南人传承文化、维系亲情的重要方式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