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节活动方案幼儿园

admin

“心中有爱,学会感恩”——通过多元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感恩、表达感恩,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心田。

二、活动目标

1. 认知层面:初步了解感恩节的来历(如起源于美国,是合家欢聚、表达谢意的节日)、特色食物(烤火鸡、南瓜饼、玉米等)与象征物(火鸡、爆米花、羽毛等)。

感恩节活动方案幼儿园

2. 情感层面:感受感恩的美好,学会珍惜他人的付出(如父母的养育、老师的教导、同伴的帮助),萌发感恩之心。

3. 行为层面:通过具体行动(说感谢的话、送感恩卡、做力所能及的事)体验感恩,培养分享、互助的意识。

三、活动时间

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(感恩节当天)下午3:005:00(可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调整)。

四、活动地点

幼儿园大厅、各班级教室、操场(联动室内外场景,增强活动趣味性)。

五、前期准备工作

1. 环境创设:

大厅布置: *** 大型“感恩树”(用绿色彩纸或真实树枝装饰,挂满幼儿绘制的“爱心卡”);悬挂“Happy Thanksgiving Day”主题横幅;摆放各班幼儿参与 *** 的“小人”(风格各异,如卡通火鸡、家庭合影等,高度与幼儿持平,增强参与感)。

班级布置:张贴感恩节海报(如“感恩父母”“感恩朋友”主题);用爆米花、羽毛、手印火鸡等装饰教室(营造节日氛围);设置“感恩角”(展示幼儿与家人的温馨照片,如一起做饭、玩耍的场景)。

2. 家园沟通:

发放《感恩节活动邀请函》:告知家长活动时间、地点、流程及需要配合的事项(如准备幼儿的“爱心礼物”、协助幼儿练习感恩话语)。

收集“感恩箴言”:请家长写下对幼儿的感恩话语(如“宝贝,谢谢你每天给我一个拥抱”),张贴在班级“感恩墙”上。

3. 幼儿教育:

开展主题教育活动:通过故事(如《小乌鸦爱妈妈》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)、视频(《Family公益广告》)、儿歌(《感恩的心》)等方式,引导幼儿了解感恩的意义。

学习手语表演:全体师幼学习《感恩的心》手语操,为活动开场做准备。

4. 物资准备:

幼儿物品: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(周一带来,用于“护蛋之情”活动)、一串爆米花项链(活动当天佩戴)。

家长物品: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两种以上水果(如苹果、香蕉)、熟食(如葡萄干、栗子、南瓜饼切片)、自制“拿手菜”(如凉拌黄瓜、水果沙拉),用于“感恩大餐”。

教师物品:准备“美食部落”标志(用于揭幕仪式)、剪彩物品(彩带、剪刀)、“火鸡语”对暗号卡片(如“咕咕哒”“谢谢”)、音乐(《感恩的心》《Ten Little Indians》)。

六、活动流程

(一)晨间活动:抱抱日(全天)

教师化装成印第安人(戴羽毛头饰、穿印第安服装),在园门口迎接幼儿和家长,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,并说“Happy Thanksgiving Day!”“谢谢你来到幼儿园”。

鼓励幼儿之间互相拥抱,用肢体语言表达爱意(如“我和你做好朋友,抱抱”)。

(二)上午活动:感恩教育与互动(9:0011:00)

1. “护蛋之情,感恩之心”活动:

每个幼儿带一个煮熟的鸡蛋(提前在鸡蛋上写名字),扮演“鸡蛋爸爸”或“鸡蛋妈妈”,用小毛巾包裹鸡蛋,挂在脖子上,全天保护鸡蛋不被破碎。

教师引导幼儿思考:“妈妈保护我们是不是很辛苦?我们要怎么感谢妈妈?”(如给妈妈捶背、说“妈妈我爱你”)。

2. “感恩故事会”:

教师讲述感恩节相关故事(如《蓝丝带》《你大我小》),通过故事中的情节(如蓝丝带传递感谢、小狮子帮助朋友),引导幼儿感受感恩的美好。

3. “爱心卡 *** ”:

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纸、彩笔 *** “爱心卡”,在卡片上画上自己想感谢的人(如爸爸妈妈、老师、爷爷奶奶),并写一句简单的话(如“爸爸,谢谢你送我上学”“老师,我爱你”)。

(三)下午活动:感恩节庆典(3:005:00)

1. 开场仪式(3:003:15):

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,简单介绍感恩节的来历(如“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节日,是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好收成,也是为了感谢身边的人”)。

园长致辞:表达对幼儿的感恩(如“谢谢你们每天开开心心来幼儿园”),并宣布“美食部落”揭幕(用“美食部落”标志覆盖大布,由园长剪彩)。

集体表演:英语教师带领幼儿演唱《Ten Little Indians》(英文歌曲,增强国际文化体验),全体幼儿表演《感恩的心》手语操(带动全场氛围)。

2. 美食分享(3:154:00):

各班级教师带领幼儿有序进入“美食部落”(用“火鸡语”对暗号,如“咕咕哒”),享受感恩大餐。

美食包括:幼儿从家带来的水果、熟食、自制拿手菜,以及幼儿园准备的小点心(如饼干、水果沙拉)。

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分享(如“我和你一起吃这个苹果”“请你吃一块南瓜饼”),并说感谢的话(如“谢谢老师准备的美食”“谢谢小朋友和我分享”)。

3. 亲子游戏(4:004:30):

“抓尾巴”:家长驮着孩子,孩子腰间系着“尾巴”(彩色布条),孩子在家长的走动下去抓其他家庭的“尾巴”,未被抓到的家庭获胜(培养反应能力,增进亲子关系)。

“袋鼠亲情接力”:八个家庭为一组,幼儿剥糖果喂给家长吃,然后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,双腿勾住家长的腰,家长双手不能碰幼儿,快速跑到对面把接力棒传给后一位家长,更先传递完的小组获胜(增强亲子默契)。

“吹泡泡”:宝宝和爸爸(或妈妈)手拉手围成圆圈,边念儿歌(“吹泡泡,吹泡泡,泡泡飞高高”)边做游戏(放松情绪,感受亲子互动的快乐)。

4. 感恩传递(4:305:00):

幼儿将 *** 的“爱心卡”送给想要感谢的人(如爸爸妈妈、老师、同伴),并用语言或动作表达感谢(如“妈妈,我爱你,给你一个吻”“老师,谢谢你教我唱歌,给你一个拥抱”“小朋友,我们一起玩很开心,送你一张爱心卡”)。

家长填写“爱心卡”,贴在班级“感恩墙”上(记录感恩瞬间,形成长效感恩氛围)。

七、后续活动

1. 照片分享:将活动中的精彩照片(如护蛋活动、亲子游戏、感恩传递)上传至幼儿园公众号、班级群,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回顾美好瞬间。

2. 口述日记: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讲述“我的感恩节”(如“我今天保护了鸡蛋,妈妈说我长大了”“我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南瓜饼,我很开心”),教师记录下来,展示在班级“感恩角”。

3. 长效感恩: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活动(如每天晨间接待时说“谢谢”“早上好”,每周开展“感恩小明星”评选,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,如帮老师整理玩具、帮妈妈拿拖鞋),让感恩成为幼儿的生活习惯。

八、注意事项

1. 安全保障:活动前对场地进行安全检查(如地面是否平整、玩具是否有尖锐边角),提醒幼儿遵守规则(如不奔跑、不打闹);亲子游戏中,家长要保护好幼儿,避免受伤。

2. 卫生管理: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,吃水果时用牙签或一次性手套,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;活动结束后,教师带领幼儿清理场地(如捡起垃圾、整理玩具),培养环保意识。

3. 个体差异:关注特殊幼儿的需求(如挑食的幼儿,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一点水果;性格内向的幼儿,教师可以陪伴他们一起参与活动,给予鼓励),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