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龙马精神”是汉语中常用的褒义成语,核心内涵为像龙马一样旺盛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,常用来比喻人精神饱满、斗志昂扬、积极进取的样子。其语法功能为偏正式结构,主要用作宾语,多出现于祝词、演讲等语境,如“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,迎接新的挑战”“他虽年逾古稀,却仍保持着龙马精神”。
“龙马”的文化起源与象征
“龙马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独特形象,传说其为“马身龙首”或“身附鳞甲、背生双翼”的神异之马,最早源于黄河流域的“龙马负图”传说:伏羲氏时期,龙马从黄河中跃出,背负河图(刻有神秘图纹的玉版),伏羲依此图纹画出八卦,开启华夏文明的源头。这一传说赋予“龙马”华夏文明肇始者的特殊地位,使其成为炎黄子孙的化身、华夏民族主体精神的象征。
“龙马精神”的深层文化内核
“龙马精神”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“天人合一”理念,融合了“龙”与“马”的双重特质:
刚健有为:《易经》中“乾为马”,代表天的刚健之德;龙行于天、马驰于地,二者均象征“自强不息”的奋斗精神,是中华民族“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”的精神密码。
仁与奉献:龙马被视为“仁马”,寓意善良、正义,其“负图”的行为体现了为人类文明奉献的精神,契合华夏民族“仁者爱人”“天下为公”的价值追求。
君子品格:在传统文化中,龙马是“君子”的象征,《周易》强调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龙马精神正是君子通过修身实现自我完善、追求卓越的激励意象。
“龙马精神”的当代应用
在新时代,“龙马精神”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。 *** 总书记曾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号召“振奋龙马精神,以龙腾虎跃、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,开拓创新、拼搏奉献”,强调其是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精神支撑。当代语境下,“龙马精神”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动力源泉,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共识、应对挑战、实现伟大复兴的集体精神标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