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七娘妈(拜巧姐):以供奉“七娘妈”(七星娘娘,被视为儿童保护神)与“巧姐”(织女)为主,家中有未成年孩子的母亲是仪式主角。供品常见有整只鸡鸭、猪肉、米饭以及时令瓜果,并必备龙岩特色点心“麻老/麻粩”,另有点缀用的胭脂、水粉、梳子、镜子及特制纸钱“七娘妈衣/巧姐衣”。多在傍晚于庭院或阳台设香案,焚香祈愿“孩子健康平安”,最后焚烧纸衣送神。
接七夕水:相传七月初七子时“银河之水”入人间井河,称“七夕水/圣水”,有清凉解毒之效。民间常于前一晚(约六月初六晚)备容器,凌晨到河边或井边打水,回家密封保存,平日用于擦痱子、疮疖等,有的家庭亦少量饮用,寄寓安康。
孩子“过关”(钻轿脚):旧时若孩子体弱多病,家长会请道士或族中长辈主持,让孩子从“七娘妈轿”下钻过,祈借七娘妈庇佑祛病消灾、平安长大。
月下乞巧:未婚姑娘在月光下穿针引线,向织女祈求聪慧灵巧与女红技艺,虽不如北方盛行,但保留了七夕“乞巧”的文化意涵。
二 饮食与礼俗
麻粩(又称“麻糯”)为龙岩七夕的代表性点心,糯米、花生、芝麻为主料,外裹麦芽糖/白糖并撒芝麻,口感酥香。当地有俗语:“父母吃生日,女儿吃七夕”;节前父母(尤以母亲)会 *** 或购买麻粩送给出嫁的女儿,寓意婚姻美满、家庭和顺,亦常作为新嫁女回门礼或邻里互赠的节令点心。
三 地域与时代特色
连城四堡“七吉节”:在连城县四堡镇雾阁、田茶两村,七夕又称“七吉节”。当地邹姓村民每年举行民俗大巡游,家家户户备香案供品,沿街许愿祈福,主题多与庆祝丰收、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相关,体现客家聚落的社区凝聚与传统传承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:近年来,龙岩各地围绕七夕开展移风易俗、文明婚俗、家风家教等主题活动,如新罗区举办“缘定莲花·幸福交友party”“‘漆’扇非遗·‘夕’望予你”等,倡导 *** 高额彩礼、弘扬忠贞爱情与家庭和睦;长汀县组织金婚、银婚夫妇分享与家风建设,以传统节日涵养时代新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