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日如来(梵音:Mahāvairocana),别名毗卢遮那佛、遍照如来,是佛教密宗的最上根本尊佛,也是法身佛(代表宇宙万物的本质与真理)。在密宗体系中,他是金、胎两部曼荼罗(密宗核心坛城)的主尊,统领一切佛、菩萨,是密宗信仰的核心象征与修行者的终极追求目标。
名称的含义解析
“大日如来”的名称蕴含多层深意:
“大日”象征其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(涵盖宇宙万物、世间与出世间),无昼夜、无内外之分,能驱散众生的无明黑暗;
“毗卢遮那”(Vairocana)意为“光明遍照”,强调其光明无生灭、永恒常驻的特性;
因“大日”之名突出其光明普照的特质,故常被用来指代“毗卢遮那佛”。
经典与起源脉络
大日如来的信仰源于公元7世纪出现的《大日经》(《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》)和《金刚顶经》(《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》)。《大日经》首次将宇宙实相佛格化为“大日如来”,确立其“一切诸佛菩萨所出之根本及所归之果体”的至高地位;《金刚顶经》则构建了金刚界密法系统,进一步强化了大日如来在密教中的独尊地位。
形象特征与象征意义
大日如来的形象遵循密宗仪轨,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:
身姿与手印:通常结跏趺坐(双腿交叉盘坐,表禅定状态),常见两种手印——智拳印(右手握左手食指置于胸前,象征“智”与“拳”的结合,代表金刚界的“智法身”)和法界定印(双手仰置、右手在上左手在下,两拇指相触,象征“法界”的安定与圆满,代表胎藏界的“理法身”);
服饰与装饰:多为“菩萨装”(上身袒露或斜披帛带、下着裙,头戴硕大宝冠,冠叶饰有卷草纹样,颈部挂双排连珠项圈,身披璎珞),或“俗装”(三角翻领左衽袍服、腰间束带、足蹬鞋靴,融合了藏地文化元素);
象征物:常坐于莲花座(象征清净、纯洁,远离烦恼),周身环绕莲花装饰;其“身口意”(身体、语言、意念)代表宇宙实相的本质,能通过“三密”(身密、语密、意密)引导众生解脱。
在密宗中的核心地位
大日如来是密宗的终极本尊,其教义超越世间语言与分别智,以“法性大平等”为核心,引导众生通过“三密加持”(与佛的身、口、意相应)实现心灵净化与解脱。在密宗信仰中,他是宇宙的核心,一切存在皆源于他、归于他,是修行者追求的“无上菩提”(究竟觉悟)的象征。
与其他佛的关系
在密宗“五方佛”(中央、东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五尊主佛)体系中,大日如来居中央,为“法界体性智”(洞察宇宙本质的智慧)的象征;其他四方佛(东方阿閦佛、南方宝生佛、西方阿弥陀佛、北方不空成就佛)均由其“五智”分化而来,分别代表不同的智慧与功德。他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为“法身”与“应身”:大日如来是“法身佛”(宇宙真理的本体),释迦牟尼佛是“应身佛”(为度化众生而显现的具体形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