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嫁妆是中国婚俗文化的重要载体,承载着对新人的祝福与期待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. 子孙桶(子孙宝桶):需用大红布包裹,内装红花生、红枣、桂圆、五个红鸭蛋、爆米花、一捆筷子、一包卫生纸、柏树枝(寓意“早生贵子、多子多福”);另一个桶放满米,上面放置红枣、桂圆,同样用红布包裹(象征“丰衣足食”)。
2. 红色脸盆:通常准备2个,一个盆内放帮公婆购买的皮鞋、袜子、帽子(每份物品内放3节花生、2颗糖,寓意“步步高升、甜甜蜜蜜”);另一个盆内放健康秤、带籽万年青(象征“健康长寿、子孙绵延”),两盆均覆盖红喜字。
3. 床上用品:需准备2套,一套给公婆(如红色百子被1条、枕头1对,寓意“多子多福”);另一套铺新床(包括红色/绿色龙凤被各1条、垫被3床、盖被3条(羽绒/羊毛/蚕丝等材质,象征“生活富足”)、枕头2个+双人枕1个(寓意“夫妻同心”)、铺床用红色床品(如床单、被罩,强化喜庆氛围)。
4. 压箱钱与红箱子:红箱子(又称“压箱底”)是新娘的私人物品箱,内装压箱钱(父母给女儿的私房钱,金额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,象征“经济独立”),箱子需用红布包裹,由新娘兄弟押送至婆家(传统中“押嫁妆”需由近亲男童执钥匙或随同)。
二、现代常见嫁妆(实用升级)
随着时代发展,现代嫁妆更注重实用性,除了传统项目,还增加了以下品类:
1. 家电与家具:通常包括“四大件”(冰箱、电视、空调、洗衣机),部分地区还会添加沙发、衣柜、电脑等(传统中“家电陪嫁”由女方负责,象征“生活便利”)。
2. 金银首饰(三金/五金):女方父母为女儿准备的贵重首饰,传统为金耳环、金项链、金戒指(“三金”),现代也有增加吊坠、手镯等(“五金”),象征“富贵传承”(部分地区“三金”由男方聘礼中包含,但女方也会额外准备)。
3. 生活与厨房用品:涵盖洗漱用品(牙刷、牙膏、沐浴露、洗发水、护发素)、睡衣拖鞋(男女各一套,睡衣选舒适款,拖鞋为情侣款)、厨房用具(电饭煲、高压锅、蒸锅、餐具10件套、热水瓶、围裙等,象征“持家有道”)。
4. 婚礼与应急物品:糖罐子(象征“甜甜蜜蜜”,需装满喜糖)、红伞(传统中“遮风挡煞”,接亲时由新娘撑着)、应急物品(打火机、创可贴、红包若干、蜡烛、针线包、平底鞋(敬酒时换,避免高跟鞋不适))。
三、服装与配饰(仪式感必备)
1. 婚纱礼服套装:根据婚礼主题搭配,通常包括主婚纱(西式婚礼选白色拖尾婚纱,象征“纯洁”)、出门纱(中式选秀禾服或龙凤褂,象征“喜庆”)、敬酒服(旗袍或西式小礼服,方便敬酒)。
2. 婚鞋与配饰:婚鞋选23双(一双主纱鞋、一双敬酒鞋,鞋跟高度适中,避免长时间行走疲劳);配饰根据婚礼风格调整,中式选龙凤镯(象征“夫妻同心”)、耳坠(如珍珠耳坠,温婉大方);西式选项链、耳环(如钻石项链,闪耀夺目)、手包(装口红、纸巾等小物,实用精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