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啃秋(咬秋):吃西瓜
“啃秋”是苏州立秋更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,老苏州家家户户会在立秋当天买一只西瓜,全家围坐而食,寓意“吞掉秋老虎”、迎接秋天到来,同时象征清除暑气、避免痢疾。这一习俗源于民间对“立秋吃瓜可免腹泻”的认知,至今仍是苏州人立秋的重要仪式。
2. 贴秋膘:吃炖肉、焖肉面
民间有“立秋到,贴秋膘”的说法,旨在补偿夏天因食欲不振、出汗过多导致的身体亏虚。老苏州的“贴秋膘”方式多样:传统上会吃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等大鱼大肉;也有不少人选择吃一碗焖肉面——苏州特色面食,用肥瘦相间的焖肉熬汤,面条筋道,汤头浓郁,既能满足“贴膘”需求,又符合苏州人的口味偏好。
3. 吃鸡头米:健脾润燥
苏州人讲究“不时不食”,立秋时节的鸡头米(芡实)是当季滋补佳品。鸡头米被誉为“水中人参”,具有健脾益气、益肾固精、润肺驱燥的功效,适合立秋后调理身体。老苏州通常会用鸡头米煮糖水或清炒,口感软糯香嫩,是秋季餐桌上的常见食材。
4. 喝绿豆百合汤:清凉收尾
立秋当天,老苏州会喝一碗绿豆百合汤,作为夏季清凉饮食的“收尾”。绿豆百合汤清热解暑,但由于立秋后“秋老虎”仍存,且后续气候逐渐干燥,老苏州一般会在立秋后减少绿豆百合汤的摄入,因此当天会“喝个够”,既延续夏季的清凉,又为秋季的干燥做好准备。
5. 啃秋桃(部分地区):祈福安康
在苏州靠近浙江的吴江南部等地区,立秋还有“啃秋桃”的习俗。大人孩子每人吃一个秋桃,吃完后将桃核保留,待除夕时丢进火炉烧成灰烬,寓意免除一年的瘟疫。这一习俗虽带有一定的传统祈福色彩,但也是苏州立秋饮食文化的一部分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