哑炮为什么危险 哑炮何以危险

admin

一、哑炮的本质:未引爆的“定时”

哑炮(又称盲炮)是指因失效、起爆线路中断、装药结构破坏等原因,未能按设计要求引爆的爆破装置(如矿山爆破中的包、鞭炮中的芯)。其核心危险在于“隐性未爆”——看似静止的哑炮仍保留着完整的爆炸组件(、),一旦遇到外界 *** (如摩擦、撞击、明火),可能瞬间引发爆炸,威力与正常爆破无异。

二、哑炮危险的具体成因

哑炮为什么危险 哑炮何以危险

1. 残留爆炸能量未被释放

哑炮中的或未完成起爆反应,其内部的化学能仍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。例如,失效可能导致起爆电流未传递至,但本身并未分解;装药结构破坏(如岩粉隔绝)可能使传爆中断,但仍保持敏感。这种情况下,任何微小的能量输入(如用铁镐挖掘、用手触碰)都可能触发爆炸。

2. 触发因素的不确定性

哑炮的爆炸诱因广泛且难以预测,常见的包括:

机械 *** :用铁锹、铁镐挖掘哑炮周围的土壤,或用重物撞击哑炮;

热源/明火:吸烟、焊接作业产生的火花,或燃放鞭炮时的高温引信;

静电:干燥环境下,人体静电放电可能引爆;

时间延迟:部分哑炮可能潜伏数小时甚至数天(如地下矿山的哑炮因通风不良保持稳定),突然因环境变化(如地下水渗透、岩石位移)引发爆炸。

3. 处理过程中的高风险操作

若未按照规范流程处理哑炮,反而会增加爆炸概率:

违规工具使用:用金属工具(如铁镐、钢钎)挖掘哑炮,可能产生火花或直接破坏装药结构;

徒手接触:用手直接抽取哑炮中的,可能因静电或摩擦引发爆炸;

二次装药补爆:在未确认哑炮状态的情况下,直接向哑炮孔内添加新的起包,可能导致连锁爆炸。

4. 常见场景中的叠加风险

矿山/采石场:地下环境复杂(如岩粉堆积、管道效应),哑炮可能因通风不良、装药结构受损而延迟爆炸,且周围有施工人员和设备,一旦爆炸易造成群死群伤;

民用鞭炮:儿童因好奇捡拾哑炮(如二踢脚、摔炮),可能因误操作(如凑近查看、投入火源)引发爆炸,导致身体伤害(如眼球破裂、肢体截肢)。

三、哑炮危险的典型案例支撑

矿山事故:2021年某隧道工程中,工人用铁锹清理哑炮时,触发残余导致3人重伤。事故调查显示,现场未设置警戒区,且使用了金属工具,违反了哑炮处理的基本规范。

民用事故:2023年春节期间,9岁男孩安安燃放二踢脚时,未响的哑炮被其凑近查看,结果被炸伤左腰腹部,导致大肠、小肠穿孔及挫裂伤,需手术治疗。

哑炮的危险性源于其“未引爆但具备爆炸能力”的特性,加上触发因素的多样性和处理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,使其成为爆破作业和民用场景中的重要安全隐患。无论是矿山作业还是民用燃放,都需严格遵守哑炮处理规范(如设置警戒、专业人员处置、禁止违规操作),才能有效降低风险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