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伏天就结束了吗 立秋如何调理身体

admin

立秋是秋季的之一个节气,但伏天的结束时间需依据干支历法判断:三伏天分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其中末伏是从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算起,持续10天。立秋时往往仍处于三伏期内(如2025年立秋为8月7日,末伏从8月9日开始至8月18日结束),天气依然炎热,民间称为“秋老虎”。只有当末伏结束,才标志着伏天彻底结束,此后气温逐渐转凉。

立秋调理身体的核心原则:顺应“养收”之道

立秋后,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、阴气增长,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,以“养收”为养生核心,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调整:

立秋伏天就结束了吗 立秋如何调理身体

1. 饮食:滋阴润燥、少辛多酸

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饮食需以“滋阴润肺”为核心,优先选择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制品等柔润食物;同时遵循“少辛多酸”原则——少食葱、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(避免发散泻肺),多食西红柿、葡萄、猕猴桃等酸味蔬果(收敛肺气)。初秋仍有余暑,应避免过度油腻(如大量肉类)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;可适当食用百合莲子莲藕汤、生地粥等药膳,增强滋阴润燥效果。

2. 起居:早睡早起、防寒防暑

立秋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,应调整作息:晚10点前入睡、早6点左右起床,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。昼夜温差逐渐增大(尤其是北方),需注意增减衣物,避免夜间着凉(如吹空调、开窗睡觉);南方地区虽仍炎热,但也需防范“秋乏”现象,中午可适当午休(不超过30分钟),缓解疲劳。

3. 运动:适度舒缓、避免大汗

秋季适合户外运动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重体力劳动),建议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、瑜伽、八段锦等轻松舒缓的项目。运动强度以“微微出汗”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(耗损阳气与阴液);运动时间可选择清晨或傍晚(避开中午高温),同时注意补充水分(每日15001700毫升,少量多次)。

4. 情志:宁心养神、缓解悲秋

秋季气候干燥,易导致情绪焦躁、抑郁(“悲秋”情绪),需主动调节情志:保持内心宁静,多参与室外活动(如登高、赏菊),转移注意力;可通过练习、闭目养神等方式调节气息,消除烦躁;也可适当饮用酸枣仁茶、柏子仁茶等养心祛燥的药茶,或食用香蕉、绿茶等提升情绪的食物。

5. 预防疾病:防燥、防寒、防过敏

防燥:秋季易出现口干舌燥、鼻出血、便秘等症状,需多吃滋阴润燥食物(如梨、银耳、百合),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(保持在40%60%);

防寒:立秋后昼夜温差大,需注意保暖(尤其是腹部、背部),避免感冒、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(尤其老人、儿童);

防过敏:过敏体质人群需远离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),加强体育锻炼(如慢跑、游泳)增强体质,必要时可通过中药调理(如黄芪、党参)益气固本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