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防治寒露风的 ***

admin

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,密切关注“寒露风”发生区域、影响程度及持续时间,提前制定针对性防范预案,明确应急响应流程(如灌水、喷肥等操作时间节点),确保应对有序。

2. 因苗调控水层,强化保温护苗

未抽穗水稻:寒露风来临前12天,夜间灌58厘米深水(保持田间湿润),次日日出后排干,提高田间小气候温度,防止低温抑制幼穗发育。

水稻防治寒露风的方法

始穗/抽穗扬花水稻:灌810厘米深水(或日排夜灌,白天排水、夜间灌水),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特性稳定穗部温度;若白天气温回升,及时排水避免根系缺氧。

灌浆期水稻:保持田间干湿交替(浅水层与排水晾田结合),避免断水过早(收获前710天断水),防止后期早衰降低抗寒能力。

3. 喷施调节物质,增强抗寒能力

叶面肥+植物生长调节剂:寒露风来临前23天,每亩喷施100150克磷酸二氢钾(兑水3045公斤)+0.01%芸薹素内酯(或0.1%腐植酸钠盐),补充营养、增强叶片光合作用,提高植株抗寒性。

赤霉素(九二〇):对已始穗但未齐穗的水稻,每亩喷施12克赤霉素(先用少量酒精溶解,兑水3050公斤);对因低温包颈的稻穗,喷施后可加速抽穗进度,减少包颈现象,避免因包颈导致授粉不良。

4. 加强灾后管理,促进恢复生长

补肥与叶面喷肥:“寒露风”过后,气温回升时每35天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(100150克/亩,兑水3045公斤),连喷23次;或每亩施钾肥35公斤、草木灰100300公斤,促进稻株恢复活力,增强后续灌浆能力。

二次喷施赤霉素:对受灾严重、不能正常抽穗或齐穗的稻田,寒露风过后每亩再喷施12克赤霉素,促进剩余稻穗抽出,减少空壳率。

病虫害防控:重点防治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(稻飞虱用醚菊酯、吡蚜酮;稻瘟病用三环唑、稻瘟灵;纹枯病用井冈霉素),做到早发现、早防治,避免病虫害叠加加重损失。

5. 合理安排播期与品种,优化抗寒基础

根据当地“寒露风”发生时间(如长江流域通常9月中下旬),选择早熟或中熟抗寒品种(如深两优5814、Y两优900),并调整播种期:晚稻宜在6月底至7月初播种,7月下旬至8月上旬插植,确保抽穗期避开“寒露风”高发时段(如抽穗期安排在9月20日前)。

6. 科学施肥,培育健壮植株

施行“三控”(控肥、控苗、控病虫)施肥技术,避免偏施氮肥(如减少尿素用量10%15%),增施钾肥(每亩施氯化钾810公斤)、硅肥(每亩施510公斤),培育茎秆粗壮、根系发达的健壮植株,提高抗寒、抗倒伏能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