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国际劳动节(又称“五一节”“国际 *** *** 日”)是全球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,定在每年5月1日,其起源与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工人的英勇抗争密切相关。
一、核心事件: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 ***
19世纪,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,资本家为榨取更多剩余价值,强迫工人每天劳动14至18小时,劳动强度极大且工资极低。1886年5月1日,为争取“八小时工作制”(即每天工作8小时、休息8小时、教育8小时的“三八制”),芝加哥2万多家企业的35万余名工人(涵盖纺织、建筑、铁路等行业)举行总 *** ,导致美国主要工业部门陷入瘫痪。5月3日,芝加哥出动警察镇压 *** 队伍,开枪打死2人、打伤多人;5月4日, *** 工人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 *** *** ,期间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掷,引发冲突,最终造成4名工人、7名警察死亡,史称“干草市场”(或“干草市场屠杀”)。随后,8名参与 *** 的无主义者被以“罪”起诉,其中4人被绞死、1人在狱中自杀,这一事件成为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标志性悲剧。
二、节日确立:第二国际的决定
为纪念芝加哥工人的英勇斗争及 *** 反动的镇压,1889年7月,由恩格斯领导的“第二国际”(社会主义国际组织)在法国巴黎召开之一次代表大会。会上,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工人代表一致通过决议: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“国际劳动节”,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象征。这一决定迅速得到欧美及全球工人阶级的响应,1890年5月1日,欧美各国工人率先举行盛大 *** *** ,高呼“八小时工作制”“劳工神圣”等口号,标志着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确立。
三、全球传播:劳动者的共同节日
此后,五一国际劳动节逐渐成为全球80多个国家的法定或传统节日。各国工人通过 *** 、 *** 、 *** 等形式,争取劳动权益、改善工作条件,推动“八小时工作制”在全球普及。如今,五一节不仅是劳动者的节日,更成为倡导“劳动光荣”“社会公正”的文化符号,体现了人类对平等、尊严劳动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