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红绳/红布:红色是民间公认的“驱邪色”,象征光明与阳气,能震慑鬼祟。民间常将红绳系于手腕、脚踝(如本命年习俗),或用红布书写“驱邪符”张贴于门楣,寓意“红运当头、邪祟不侵”。
2. 桃木制品(桃木剑、桃枝):桃木因“桃”谐音“逃”(逃离邪祟),且传说中桃木能“镇宅辟邪”,是传统辟邪的核心物品。桃木剑多挂于家中客厅或卧室,用于“斩妖除魔”;桃枝则插于门首或随身携带,民间认为“桃枝在手,鬼魅不近”。
3. 五帝钱(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铜钱):五帝钱串联成串,代表“帝王之气”与“五行循环”,能聚集众人阳气,驱散阴邪。民间常用其挂于门框、车内或随身佩戴,可避煞、保平安。
4. 朱砂饰品(朱砂手串、朱砂吊坠):朱砂是“天地纯阳之气”的结晶,红色鲜艳,能“驱邪护主”。民间多将其制成饰品佩戴,或用朱砂粉书写“符咒”贴于床头,可安神、辟邪。
5. 铜镜:古代认为“镜为天地之眼”,能反射邪祟。民间常将铜镜挂于门后、窗户或车内,若遇“冲煞”(如路冲、天斩煞),可将铜镜对外放置,阻挡邪气进入。
6. 大蒜:大蒜气味辛辣浓烈,民间认为“邪祟怕嗅”,能驱赶鬼怪。端午节时,人们会将大蒜挂于门楣或随身携带,可避疫、辟邪;若遇“不洁之物”,可含一口大蒜喷洒于其上,使其退散。
7. 艾草/菖蒲:艾草“禀纯阳之气”,菖蒲似剑(象征“斩邪”),二者结合能“驱瘟避邪”。端午节时,民间常将艾草、菖蒲捆绑成束,挂于门楣,或用艾草煮水沐浴,可祛湿、避虫、防邪。
8. 葫芦:葫芦谐音“福禄”,且内部中空,民间认为能“吸纳晦气、包容邪祟”。常将葫芦挂于床头、门口或车内,可保家庭平安、避邪挡灾。
二、常见辟邪 ***
1. 佩戴辟邪物品:将红绳、桃木饰品、五帝钱、朱砂等随身携带,通过物品的“阳气”或“灵性”保护自身。例如,本命年时穿红色内衣、系红绳,可增强自身正气,抵御邪祟。
2. 悬挂/摆放辟邪物:在门楣、窗户、客厅等位置悬挂桃木剑、八卦镜、葫芦、艾草等,阻挡外部邪气进入。例如,端午节挂艾草于门楣,可“避邪毒”;家中挂八卦镜对向煞气方位,可“化解冲克”。
3. 使用符咒与法术:通过书写“驱邪符”(如“急急如律令”)、念咒语(如“太上老君,急急如律令”)或请道士作法,借助“神灵之力”驱邪。例如,民间“叫魂”仪式中,用符咒配合米、水等物品,可召回“受惊的魂魄”。
4. 行为避邪:避免夜间独自外出(尤其是阴森之地)、不说“死”“鬼”等不祥之语、不随意捡拾路边物品(怕沾染邪气);若遇“鬼打佛”(如夜间听到哭声),可大声咳嗽或念“福生无量天尊”,吓退邪祟。
5. 饮食避邪:食用大蒜、赤小豆等具有“驱邪寓意”的食物。例如,端午节吃大蒜、冬至吃赤豆饭,民间认为可通过“食气”抵御邪祟,保身体健康。
6. 风水调整:通过调整家居布局(如避免床头对门、摆放绿植)、清理杂物(避免堆积灰尘,防止“阴气”积聚)、保持环境整洁(阳光充足,通风良好),改善居住环境的“气场”,减少邪祟滋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