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的气候特点是什么

admin

1. 气温升高的阶段性:从“热气犹小”到“上蒸下煮”

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,意为“热气尚未达到极致”,但标志着盛夏正式开启。民间素有“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”的说法,气温呈持续攀升态势。进入小暑后,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,全国平均气温约为24.9℃,超过一半的地区进入炎热状态。而“热在三伏”的谚语则点出,小暑往往处于初伏前后(夏至三庚数头伏),是一年中气温更高且潮湿、闷热的时段开端,虽未到极致,但已能感受到强烈的暑热压迫感。

2. 降水与雨季的转换:南收北放的雨季格局

小暑的气候特点是什么

小暑是南方雨季与北方雨季的交替节点。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逐渐结束,转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晴热少雨天气,部分地区进入伏旱期;而华北、东北地区则进入主雨季,降水明显增加且集中,常伴随大风、暴雨等强对流天气。南方大部地区迎来一年中雷暴最多的时节,雷雨常与大风、冰雹相伴,需防范其对农业和生活的不利影响。小暑还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节气之一,充足的水分对水稻等秋熟作物生长有利,但也可能引发洪涝灾害。

3. 湿热环境的形成:从“干热”到“湿热”的过渡

小暑时节的气候特点是“湿”与“热”的叠加,古人用“上蒸下煮”形容这种闷热难耐的状态。副热带高压带来的东南风或南风将海洋上的暖湿气流输送至陆地,与陆地的热量结合,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。即使有风,也是裹挟着热浪的“温风”,进一步加剧了体感闷热。这种湿热条件虽利于作物生长,但也容易导致人体出汗不畅、食欲下降,需注意防暑降温。

4. 典型天气现象:雷暴、台风与高温干旱

小暑期间,南方地区雷暴活动频繁,常出现短时强降水、大风等强对流天气,需警惕雷电灾害;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逐渐增多,登陆我国的台风开始进入活跃期,可能带来狂风、暴雨和风暴潮,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。北方部分地区(如西北高原北部)仍可见霜雪,但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高温时段,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能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℃、日更高气温高于35℃的集中时段,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等农事活动有一定影响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