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上香:以清晨为佳,优先选择卯时 5:00—7:00或辰时 7:00—9:00,阳气初升,寓意纳财开端;若时间不便,可改在傍晚,但务必洗漱干净后再上香。日常可每日一炷,重在心诚与恒常。
每月固定:农历初一、十五为普遍认为适合上香与祈愿的日子,可适度增添供品与礼数。
年度重点:正月初五(迎财神/财神节)最为隆重;正月初一至十五、三月十五(多奉为赵公明神诞)、六月初六、八月十五等时节,各地民俗活动更盛,可随缘参与或加供。
特殊时刻:若逢新年接财神、开业、乔迁等,可在子时 0:00—1:00或寅时 3:00—5:00行礼,取“迎新纳财”“积累财气”之意。
二、上香流程与礼仪要点
净手与端肃:上香前净手、整衣冠、平心静气,可择斋戒以示虔敬。
燃烛与上香:先点烛(照亮人神之途),再以蜡烛引燃香;若香头有火,不可用口吹,可轻晃或以手扇灭。
插香与礼数:常见为三炷香,间距要匀,俗谓“香不过寸”;顺序多为先中、后右、再左,举香至额前行礼,随后三叩首。
疏文与祈愿:平日可不焚疏文;逢圣诞、接财神、开业/乔迁等,可焚化相应疏文并清晰陈述所求。
三、供品与香品选择及禁忌
香品:以天然香为宜,避免化学香/劣质香,以免失礼且不利健康与安全。
供品:可摆新鲜水果与清淡茶酒、甜点等;供桌保持整洁,水果与茶水需常更换。
民俗差异:不同地域与流派对供品有差异之说,例如有流派建议避开梨(谐“离”)等;亦有说法提示供奉武财神赵公明时不用猪肉。此类属民俗讲究,从本门传承或自心所安即可,重在恭敬与善念。
数量与安全:除日常一炷外,遇吉日或心愿迫切可酌增;若香炉香脚拥挤或香灰太满,宜在农历廿九/三十或十四日晚约21:00等时段清理,通常留三支香脚,并注意防火与通风。
四、供奉布局与日常维护
神位与朝向:环境需明亮洁净,财位宜整洁通风;有流派主张文财神面朝屋内纳财、武财神面朝外镇宅;亦有做法建议财神不与厕所、厨房门相对。
同供规则:有观点主张文武财神分开供奉;若条件有限,务必保持恭敬与整洁为先。
日常功课:每日添香、换水、擦拭供桌,避免杂物堆积;逢节令可适度加供并保持安全用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