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统民间习俗中,大年初一通常不建议出远门(尤其是长途旅行或离开家乡)。这一习俗的核心逻辑是:大年初一是家庭团聚、共享天伦之乐的重要日子,阖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、守岁、拜年,是传统春节的核心仪式。出远门会打破这种团圆氛围,也被认为可能“冲撞先人秽气”(因除夕夜需祭祖,长辈需安坐家中接受香火)或“走财漏福”(老人家尤其忌讳),不利于新一年的运势。民间素有“三六九出门走,二五八回到家”的口彩说法,初一出门不符合这种“讨彩头”的心理预期。现代社会中,若因特殊情况需短途出门(如周边走亲访友),一般不会严格禁止,但仍需注意避免长时间远离家庭。
二、大年初一的主要风俗
1. 拜年
拜年是春节更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,分为家内拜年与外出拜年两部分。家内拜年需晚辈先向长辈行礼(磕头、鞠躬或口头祝福),祝福长辈“健康长寿、万事如意”,长辈则会给晚辈发放“压岁钱”(寓意“压祟”,保护孩子平安)。完成家内拜年后,晚辈会出门向亲朋好友、邻里拜年,见面互道“新年好”“恭喜发财”,增进感情。
2. 开门炮仗
大年初一清晨,家家户户会早起放爆竹(称为“开门炮仗”),寓意“开门大吉”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称为“满堂红”,象征新一年的红红火火。部分地区还有“抢头香”的习俗,认为早起放炮、烧香能抢到“头运”,祈求全年顺利。
3. 吃团圆饭与特色早餐
大年初一的饮食充满吉祥寓意:
汤圆:北方与南方均有吃汤圆的习俗,象征“团团圆圆”。部分地区会将、花生、糖等包入汤圆,吃到寓意“财运亨通”,吃到糖寓意“生活甜蜜”;
饺子:北方地区必吃饺子,取“更年交子”(新旧年交替)之意,部分饺子会包入或红枣,寓意“招财进宝”“日子红火”;
年糕: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寓意“节节高”,象征事业、生活步步高升;
吃斋:部分地区(如广东、福建)初一早餐吃斋(如粉丝、腐竹、发菜等),寓意“吃灾”,将新一年的灾难“吃掉”,保佑平安。
4. 迎神与祭祖
迎神:部分地区(如广东、海南)有大年初一“迎神”的习俗,人们会前往庙里烧香祈福,或在家中供奉神灵,祈求新年“众神护佑”;部分地区还有“抢头柱香”的传统,认为之一个烧香的人能获得更大的福气;
祭祖:除夕夜祭祖后,初一清晨需再次上香、摆放供品(如鸡、猪肉、水果等),缅怀祖先,祈求祖先庇佑新一年家庭兴旺。
5. 穿新衣
大年初一需穿新衣、新鞋,寓意“除旧迎新”“万象更新”。传统观念中,新衣需从头到脚都是新的,甚至内衣也要换成红色,象征“鸿运当头”。
6. 禁忌行为
除了不出远门外,初一还有诸多禁忌:
不扫地、倒水:怕“扫走财气”“倒掉福气”,若需打扫,需从外往内扫,垃圾暂不倒掉;
不说不吉利的话:禁止说“死、穷、输、鬼”等字眼,若不小心打碎东西,需说“岁岁平安”化解;
不杀生:避免“刀灾、血灾”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;
不借钱:认为“借出钱财等于借出福气”,不利于新一年财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