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量固定每天的入睡和起床时间(包括周末),逐步将生物钟调整至23点前入睡(中医认为23点至凌晨3点是肝、胆经排毒及养血的关键时段,此时入睡有助于修复身体)。避免白天过长时间的午睡(建议控制在30分钟内),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。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(如手机、电脑),可通过阅读纸质书、冥想等方式放松,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。
饮食调理:补充营养,滋阴润燥
熬夜易耗伤肝血肾阴,需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及滋阴润燥的食物。蛋白质可选择牛奶、鸡蛋、鱼肉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,有助于修复组织细胞;维生素方面,应补充维生素A(如胡萝卜、菠菜、动物肝脏)、维生素B(如瘦肉、全麦面包、坚果)、维生素C(如橙子、猕猴桃、草莓),其中维生素A可缓解视觉疲劳,维生素B能营养神经、提高免疫力,维生素C可抗氧化、减轻炎症。可适当食用百合燕麦粥(百合养心润肺、燕麦补养心脾)、杂豆浆(黄豆、绿豆等混合,清热滋阴)等,避免高糖、高盐的甜食及西式快餐(易导致血糖波动、加重疲劳)。
适度运动:增强体质,缓解疲劳
每周进行35次中低强度有氧运动(如瑜伽、游泳、快走),每次30分钟左右,可改善睡眠质量、提高身体代谢。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(如跑步、健身),以免兴奋神经、影响入睡。熬夜过程中,可每半小时起身活动(如伸展四肢、踮脚尖、走动)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久坐带来的肌肉僵硬及眼部疲劳。
眼部护理:缓解视觉疲劳
熬夜时,长时间用眼易导致眼睛干涩、发胀、视力下降,需定期休息眼睛(每使用电子设备30分钟,远眺窗外或做眼保健操)。可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(如胡萝卜、动物肝脏),或饮用枸杞菊花茶(枸杞滋补肝肾、菊花清肝明目),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。熬夜后,若眼部浮肿、有黑眼圈,可用冷毛巾敷眼或湿茶叶包敷眼(1015分钟),促进眼部血液循环,减轻肿胀。
心理调节:缓解压力,改善情绪
长期熬夜易引发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,需通过合理方式释放压力。可选择正念呼吸训练(每天10分钟,专注于呼吸,排除杂念)、听轻音乐、练习书法等舒缓型活动,帮助放松身心。建立工作与休息的明确界限(如下班后关闭工作群消息),避免将工作中的压力带入生活。若情绪问题严重,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。
熬夜后补救:快速恢复状态
若不得不熬夜,第二天应及时补觉(上午或中午小憩30分钟以内,避免睡过头影响夜间睡眠);吃营养均衡的早餐(如牛奶、鸡蛋、全麦面包、水果),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,避免油腻、高糖食物(如油条、奶茶);起床后尽快接触自然光(如打开窗户、到户外散步),有助于抑制褪黑素分泌、重置生物钟;适量饮用温水(避免咖啡、浓茶),补充熬夜流失的水分。